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都難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寶寶降生之後,都是父母又聽話又可愛的小天使,小小的生命,父母視為珍寶。但是當孩子開始理解一些外界事物之後,就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各種調皮搗蛋不聽話,後來慢慢的開始頂嘴、吵鬧,越來越不好管教。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這個時間,大腦開始發育,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想要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去嘗試自己新奇的東西,不想什麼都是父母決定,還會用所謂的各種“不良行為”去表達對父母的抗議。

為什麼李玫瑾會說孩子該打就得打呢?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時,性格也會開始慢慢形成,而且對於情緒控制能力也開始有所體現,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一點沒錯。3到6歲是,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黃金時期,當錯過這個時間段,孩子長大了,再改就難了。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以後很難改。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孩子這3個“行為”,別慣著

第一個:撒謊

孩子在小時候撒謊的不在少數,父母也很是頭疼。孩子撒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孩子的語言能力掌握的還不是很好,詞彙量不夠,對於許多事情可能表達的不清楚,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成了撒謊,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2.父母多多少少會因為一些錯誤對孩子進行責備,這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恐懼心理,懼怕父母的責備,想要逃避。所以很容易用謊言來躲避,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個: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孩子一哭鬧,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想幹什麼就讓幹什麼,這種情況父母會做的不在少數,爺爺輩的老人更為嚴重,就像見不到孩子一點哭鬧不開心。其實,這就給了孩子“威脅”你的機會,孩子年齡小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健全,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訴求,當孩子發現這種方式總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會遇事就哭鬧,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第三個:亂髮脾氣摔東西

孩子在成長髮育的時候,手部發育的最快,最為靈活,這時候就會逐漸出現打人,破壞東西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是極為重要的,如果父母在這時不及時引導,當後面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就很有可能通過亂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這些行為都情有可原,不忍心教育。但各位父母要知道,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一味的嬌慣,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就曾說過:“孩子該打就要打”。再大一些,想管教也為時已晚。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那麼對於孩子的這些壞行為,父母到底該如何幫助糾正呢?

孩子在小的時候還分不清好壞,因為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就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在這種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引導,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個事情不能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培養孩子一些好的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髮展是極好的。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有很大幫助。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此套全綵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就不好改了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