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高頻知識點之方劑學各論——固澀劑(一)​

方劑學各論——固澀劑(一)

(全國卷歷年出題數:8道)

1.概念:凡以固澀藥為主組成,具有收斂固澀作用,治療氣、血、精、津滑脫散失之證的方劑,統稱固澀劑。屬於“十劑”中“澀可去脫”範疇。


2.適應範圍:自汗、盜汗、久咳不止、久瀉不止、遺精滑洩、小便失禁、崩漏、帶下等滑脫散失之證。


3.配伍規律:根據氣血、陰陽、精氣、津液耗傷程度的不同,在固澀藥的基礎上配伍相應的補益藥,使之標本兼顧。


4.分類:分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固脫、澀精止遺、固崩止帶五類。


5.注意事項

①元氣大虛,亡陽欲脫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須急用大劑參附之類回陽固脫不可,而不能單純固澀。


②固澀劑為正虛無邪者而設,凡外邪未去,慎用固澀,以免“閉門留寇”。


③對於熱病多汗、痰飲咳嗽、火擾遺洩、熱痢初起、傷食洩瀉、實熱崩帶等,均非本類方劑之所宜。


6.本章相關方劑的對比分析及鑑別應用

①澀精止遺劑

金鎖固精丸、桑螺蛸散都有澀精止遺的作用,以治遺精、遺尿諸症。但金鎖固精丸重在固腎澀精,主要用於腎虛遺精;桑螵蛸散重在兩調心腎,補益氣血,主要用於心腎兩虛之尿頻、色如米泔而見神志恍惚、健忘之證。


②固崩止帶劑

固衝湯、固經丸均能固經止血,用治崩漏下血或月經過多。但固衝湯長於益氣固經止血,主治脾腎虧虛,衝脈不固之崩漏;固經丸長於滋陰清熱,主要用於陰虛內熱之崩漏。


7.具體方劑

(1)澀精止遺


桑螵蛸散

【方歌】桑螵蛸散龍龜甲,參歸茯神菖遠合;調補心腎又澀精,心腎兩虛尿頻佳。


【組成】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


【用法】上為末,夜臥人參湯調下。


【功用】調補心腎,澀精止遺。


【主治】

心腎兩虛證。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或遺尿,或遺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義】

①桑螵蛸甘鹹平,補腎固精止遺,為君藥。


②龍骨收斂固澀,且鎮心安神;龜甲滋養腎陰,補心安神,共為臣藥。桑螵蛸得龍骨則固澀止遺之力增,得龜甲則補腎益精之功著。


③人參大補元氣,配茯神合而益心氣、寧心神;當歸補心血,與人參合用,能補益氣血;菖蒲、遠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腎,意在補腎澀精、寧心安神的同時,促進心腎相交,共為佐藥。


④諸藥相合,共奏調補心腎、交通上下、補養氣血、澀精止遺之功。


⑤原方作散劑,各藥用量相等,而在服用時,又以人參湯調服,說明人參用量獨大,於方中寓意有二:一為益心氣以安心神,一為補元氣以攝津液。


【加減應用】

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增強澀精縮尿止遺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棗仁、五味子以養心安神;兼有遺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腎澀精。


【配伍特點】

下焦溼熱或相火妄動所致之尿頻、遺尿或遺精滑洩,非本方所宜。


金鎖固精丸

【方歌】金鎖固精芡蓮鬚,龍骨牡蠣沙苑填;蓮粉糊丸鹽湯下,腎虛精滑此方先。


【組成】沙苑蒺藜、芡實、蓮鬚、龍骨、牡蠣、鹽、蓮粉


【用法】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


【功用】澀精補腎。


【主治】

腎虛不固之遺精。遺精滑洩,神疲乏力,腰痛耳鳴,舌淡苔白,脈細弱。


【配伍特點】

既補腎,又固精,標本兼顧,而以治標為主。因其能秘腎氣,固精關,專為腎虛滑精者設,故美其名曰“金鎖固精”。

【方劑學】高頻知識點之方劑學各論——固澀劑(一)​

縮泉丸

【方歌】縮泉丸治小便頻,膀胱虛寒遺尿斟;烏藥益智各等分,山藥糊丸效更珍。


【組成】烏藥、益智仁、山藥


【用法】山藥為糊丸,或水煎服。


【功用】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主治】

膀胱虛寒證。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及小兒遺尿,小腹怕冷,舌淡,脈沉弱。


【配伍特點】

三藥合用,溫而不燥,除下元虛冷,則腎氣復而膀胱約束有權,溺頻遺可愈。

(2)固崩止帶


固衝湯

【方歌】固衝芪術山萸芍,龍牡倍櫚茜海蛸;益氣健脾固攝血,脾虛沖脈不固療。


【組成】白朮、生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山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邊炭、五倍子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氣健脾,固衝攝血。


【主治】

脾腎虧虛,衝脈不固證。猝然血崩或月經過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質稀,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腰膝痠軟,舌淡,脈微弱。


【方義】

①重用白朮、黃芪為君,補氣健脾,使氣旺攝血。


②臣以山茱萸、白芍補益肝腎以調衝任,並能養血斂陰。


③煅龍骨、煅牡蠣、棕櫚炭、五倍子功專收斂固澀,以增止血之力;因出血為離經之血,每多夾瘀,故以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共為佐藥。


④本方的配伍特點有二:一是用眾多斂澀藥固澀滑脫為主,配伍補氣藥以助固攝為輔,意在急則治標;二是用大量收澀止血藥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加減應用】

若兼肢冷汗出、脈微欲絕者,為陽氣虛衰欲脫之象,需加重黃芪用量,併合參附湯以益氣回陽。


【注意事項】

血熱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


固經丸

【方歌】固經龜板芍藥芩,黃柏椿根香附應;陰虛血熱經量多,滋陰清熱能固經。


【組成】黃苓、白芍、龜板、黃柏、椿樹根皮、香附


【功用】滋陰清熱,固經止血。


【主治】

陰虛血熱之崩漏。月經過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紅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熱,腰膝痠軟,舌紅,脈弦數。


【方義】

①重用龜板鹹甘性平,益腎滋陰而降火;白芍苦酸微寒,斂陰益血以養肝;黃芩苦寒,清熱止血。三藥用量偏大,是為滋陰清熱止血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


②黃柏苦寒瀉火堅陰,既助黃芩以清熱,又助龜板以降火。椿根皮苦澀而涼,固經止血,為佐藥。又恐寒涼太過止血留瘀,故用少量香附辛苦微溫,調氣活血,亦為佐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使陰血得養,火熱得清,氣血調暢,則諸症自愈。


易黃湯

【方歌】易黃山藥與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固腎清熱又祛溼,腎虛溼熱帶下醫。


【組成】山藥、芡實、黃柏、車前子、白果


【功用】固腎止帶,清熱祛溼。


【主治】

腎虛溼熱帶下證。帶下粘稠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者。


【方義】

重用炒山藥、炒芡實補脾益腎,固澀止帶,故共為君藥。白果收澀止帶,兼除溼熱,為臣藥。用少量黃柏苦寒入腎,清熱燥溼;車前子甘寒,清熱利溼,均為佐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重在補澀,輔以清利,使腎虛得復,熱清溼祛,則帶下自愈。


清帶湯

【方歌】清帶湯中薯茜草,龍骨牡蠣海螵蛸;赤帶二錢芍苦參,白帶三錢術鹿角。


【組成】生山藥、生龍骨、生牡蠣、海螵蛸、茜草


【功用】益腎健脾,固澀止帶


【主治】

脾虛帶下赤白,清稀量多,連綿不斷,腰痠體乏,舌淡苔白,脈細緩而沉者。


【方義】

龍骨、牡蠣固脫,茜草、海螵蛸化滯,生山藥滋真陰固元氣。


【加減】

單純赤帶,加白芍、苦參;單純白帶,加鹿角霜、白朮。


【配伍特點】

龍骨、牡蠣為收澀之品,兼具開通之力;海螵蛸、茜草為開通之品,兼具收澀之力。四藥合用,能開通者,兼能收澀,能收澀者,兼能開通,相助為理,相得益彰。


【鑑別】

完帶湯、易黃湯、清帶湯三方皆治脾虛帶下者。其中完帶湯為治脾虛帶下而兼肝鬱,重在補氣健脾,兼以舒肝止帶;易黃湯為治脾虛帶下而有溼熱,健脾止帶之中兼清溼熱;清帶湯為治脾虛帶下赤白而清稀量多,健脾止帶之中兼以和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