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公元14年(王莽新朝天凤元年),20岁的刘秀离开蔡阳老家(今湖北省枣阳市),前往长安太学求学。五年的求学生涯生活凄苦,刘秀一边读书,一起和同窗们做一些小生意,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更奠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念。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刘秀

时值王莽改制失败,闹得天怒人怨,荆襄一带年年大旱,饥民蜂拥而起,身为西汉皇室后裔的刘秀对王莽政权也愈发不满。一天,刘秀正与同窗邓禹等人谈话,室外突然传来了喧闹的锣鼓声,紧接着是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疾驰而过,原来是执金吾的卫队。

执金吾是保卫首都的最高官员,位同九卿,年俸两千石,位高权重,出行时谁的声势也不能同他相比,刘秀不禁感叹地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的高官,娶妻就要娶南阳阴丽华那样的美女子。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阴丽华

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正式建立东汉王朝,他不仅实现了当初的誓言,还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风化最美的时代。刘秀在位32年,注重与民休息,鼓励发展生产,大肆崇尚儒学,抑制地方豪强,严禁奴婢和田地买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幅度增长,史称“光武中兴”。

司马光:“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帝,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像被人忽略了,包括他所建立的东汉王朝存在感都极低,甚至是电视剧、电影、小说也不愿过多地提及这段历史。小编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刘秀

01 建功立业的过程太顺利,导致精彩性不足

自公元22年十月,刘縯、刘秀兄弟在宛城起兵,汇合家乡的舂陵兵、平林兵、新市兵,到推翻更始政权建立光武政权起,前后共三年的时间。期间虽有王莽派兵围剿,有惊心动魄的昆阳之战,有刘玄的猜忌杀害刘縯,有刘秀远走河北积蓄力量,甚至包括后来消灭绿林、赤眉政权,平复陇西,攻略川蜀,可看点都不足。

纵观刘邦时代的秦末农民战争,“破釜沉舟”“鸿门宴”“彭城之战”“十面埋伏”各个精彩纷呈;同样李渊时代的隋末农民战争,“十八路反王”“十三棍僧救唐王”“瓦岗寨起义”等同样让人津津乐道;元末、明末的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崇祯自缢”等都能大书一笔。

而刘秀作为皇室后裔,虽然家道中落,但其根正苗红的地位使得其起点较高,远没有其他开国帝王夺取江山那般精彩。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枣阳白水寺

02 对手和手下将领缺乏大P,流量感不足。

秦末农民战争,不管是刘邦阵营的萧何、韩信、张良,还是项羽阵营的范增、章邯,哪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将帅本身刘邦和项羽也是响当当的人物。隋末末农民战争中,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王仁则、徐茂公(李靖),各个都是声名显赫。元末农民起义中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本身都是枭雄,还有常遇春、徐达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关注度自然也高。

在看刘秀时代的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将领王凤归隐山林、王匡投降刘秀后逃跑被杀,更始皇帝刘玄也是庸碌无为;赤眉军将领樊崇进入长安后,盲目掳掠,人心尽失。割据政权隗嚣、公孙述等人偏居一隅,声望也较低。

同样,刘秀手下的将领“云台二十八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除了邓禹、伏波将军马援、大树将军冯异、征南将军岑彭等,其他将领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过。曹植曾评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

可见,刘秀手下将领真的缺少韩信、张良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范晔曾有评论,“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也许刘秀本人就是极厉害的人物,他掩盖了手下将领的光芒。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枣阳白水寺

03 光武政权太平稳定,无开疆拓土等不世之功。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秀主要依靠南阳大地主阶层的支持,建国后实行“柔道”治天下,虽然收回兵权,但在地方给他们予极大权力,使得地方豪强与外戚势力尾大不掉,并且伴随整个王朝的始终。整个光武政权,未发生大臣谋反、诛杀功臣等刷眼球的事件。

同时,面对西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刘秀本人主张休养生息,安心发展经济,从而缺乏像汉武帝打破匈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李世民北征突厥、康熙平三藩收台湾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使得小说家也这段历史也不感兴趣。

毛主席称赞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他却长期被忽视

枣阳汉城

04 东汉王朝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乏善可陈。

纵观整个东汉王朝,除了前四位皇帝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外,朝政长期被外戚和宦官把持,小皇帝和昏君层出不穷,有为之君太少。 东汉10岁以下的小皇帝就占了9人,幼主要么忙于内斗,要么忙于守成,更没有像西汉宣帝刘病已那样带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关注度自然就差。

虽然刘秀在历史上存在感弱,但可喜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也了解了这位皇帝,他是“位面之子”,他是“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南怀瑾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