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的抗体有什么作用?能被婴儿的肠道吸收吗?

有一次我被问到一个这样的问题:婴儿为什么可以通过肠道吸收母乳中的抗体?

这个问题听上去很有趣,因为肠道吸收抗体这一现象有两点让人困惑的地方。一是抗体是一种蛋白,它很可能和正常的蛋白一样被肠胃里的消化酶给分解了。另外一点是我们的肠道一般只能吸收很小的分子,而抗体是一个很大的蛋白。

所以,肠道能吸收抗体,必定有一个特别的机制。

那么这个机制是什么呢? 这就是这个问题要问的东西。如果用百度搜索,得到的答案一般包括下面两点理由:一是婴儿消化功能不完善,所以不能完全消化抗体;二是婴儿的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增大,为吸收抗体提供了可能。

这个答案至少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大从而能够吸收抗体。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抗体是一个较大的蛋白分子。如果抗体能从粘膜缝隙里穿过进入血液,那么很多的分子都能进入,而这无疑将给婴儿带来麻烦。

的确,抗体是我们免疫系统中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一个强大武器。作为免疫系统的产物,它需要在免疫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比如说人,一般婴儿在出生后三个月后,才能慢慢开始生产自己的抗体。所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前三个月,婴儿的体内的抗体的来源是他们的母亲。

母亲的抗体可以两种途径转移到婴儿体内,一是在胎儿期通过胎盘,而是在婴儿期通过母乳。动物实验的研究为这两个过程的机理提供了证据。因为这里讨论的是肠道吸收母乳中抗体的问题,所以我在这里只说母乳。

从动物实验里获得的证据来看,大鼠在出生后,能够通过肠道吸收母乳中的抗体,而且这也是它们在自己能产生抗体之前维持血液中抗体的主要手段。那么大鼠的肠道为什么能特异地够吸收母乳中的抗体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抗体蛋白因为含有二硫键以及一些糖基化的位点,它比其它蛋白更加能够抵抗肠胃里酶的消化,这让不少抗体能够在到达肠道后依然能够完好无损。另一方面,肠道的上皮细胞表达有一种能特异结合抗体的受体(FcRn)。 这个受体在小肠的微酸性环境下,能够结合并运输抗体;然后在血液那边的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下,它又能与结合的抗体分离。通过这个原理,这个抗体特异的受体可以让抗体从肠道到血液的的单向运输。从大鼠肠道吸收到血液的母乳中的抗体里,大约有80%是通过这种方式吸收的。

所以,从对大鼠的研究来看,肠道吸收母乳中的抗体和婴儿的肠道粘膜的通透性是无关,而是通过能结合抗体的受体来完成的。这种受体只在幼时大鼠的肠道里存在,等断奶后就慢慢降低甚至消失了。所以如果成年大鼠同样吃母乳的话,将很难吸收其中的抗体。

大鼠是这样,那么人呢?

母乳中的抗体有什么作用?能被婴儿的肠道吸收吗?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在长达九个多月的胎儿期里,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可以被转移到胎儿的血液里。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胎儿在出生的时候血液中能被检测到来自母亲的抗体。而且,另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母乳中的确含有抗体。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婴儿是否也会通过肠道把母乳中的抗体吸收到血液中去?

答案是不会。

因为,如果让新生儿服用母乳或者其它含抗体的东西(比如牛奶),我们能在新生儿的粪便里检测到部分依然完好无损的抗体,但在婴儿血液里却检测不到。这个结果说明,部分抗体能够在人的肠道系统里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但却不会被吸收到血液。

所以,‘婴儿为什么可以通过吸收母乳中的抗体?’这一问题是不存在的,正确的问题应该是‘婴儿能通过肠道吸收母乳中的抗体吗’。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婴儿不能从肠道吸收母乳中的抗体,那婴儿血液里的抗体够用吗?

答案很简单,就是够用,胎儿期血液里从母亲那里获得抗体足够用到婴儿自己能产生抗体的时候。

或许有人还会问:既然婴儿肠道不能吸收母乳中的抗体,那母乳中为什么要有抗体呢?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问题。因为母亲的身体费力地把抗体分泌到乳汁里,这些抗体很可能就有它的功能,至少抗体存在于母乳中应该有它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复杂。母乳中的抗体虽然不会被肠道吸收到血液里,但这些抗体依然能在婴儿的肠道中起到作用。比如,对于不能吃母乳的婴儿,喝抗体含量高的奶粉比喝抗体含量低的奶粉更容易防止结肠炎的发生。

所以,含有抗体的母乳,还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