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生命是一場錯過,願你我沒有蹉跎。

一個被問到俗了的問題:”愛情是什麼?“

這個亙古不變的問題,始終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全面而準確回答。

但有些人,大概生來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比如苦等初戀五十二年,才能與之長相廝守的張愛玲姑姑—張茂淵。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這位痴情的女子,主動錯過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只為等待一個無望的人。

我們做不到的深情,她做到了,只是箇中苦楚,又有誰能理解?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故事始於1925年,當時25歲的張茂淵,不滿足於國內的教育,決心出國留學。

在前往英國的郵輪上,苦於暈船,天旋地轉,嘔吐之際身旁陌生的翩翩公子為狼狽她遞上毛巾,溫柔地在旁邊端水。

還用流利的英語朗誦拜倫的詩歌,希望以此轉移她的注意力,緩解一下暈船的症狀。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這位翩翩公子名叫李開弟,此時是要乘船去英國利物浦大學就讀碩士學位。

當天傍晚,張獨立船頭,看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一件男士衣服悄然搭在她的肩上,那個怕她著涼的人,是李開弟。

前往異國他鄉的旅程裡,能有如此細心的紳士陪伴,實在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李開弟的溫柔體貼,言談之間不經意透露出來的儒雅和才氣,很快讓當時還沒有談過戀愛的張茂淵淪陷。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命運似乎對她有種莫名的偏愛,從小生於官宦之家,外公是清朝重臣李鴻章不說,偶然遇見一位的有好感的謙謙君子,竟然也喜歡她。

才子佳人,很快從無話不談的知己,成為互訴衷腸的戀人。

那段短暫的日子裡,他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和對方說,千言萬語到嘴邊時,卻又只剩下含情脈脈的雙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可惜,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歡愉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知道張茂淵顯赫身世之後的李開弟,主動結束了這段甜蜜的關係,轉身和另一個女生談起了戀愛。

熱愛祖國,滿腹報國情懷的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友是賣國賊的孫女,即使這個女孩什麼錯也沒有。

或許他也明白這個女孩的無辜,和另一個女孩迅速想戀,也只是為了讓張茂淵恨上自己,早點把自己抽離出這段感情的對策。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不能在一起的感情,越是美好,越是讓人心酸。

今生等不到你,我等來生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被拋棄之後,張茂淵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終日以淚洗面,她只是很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

接受這個男人不愛她了,自己卻沒有辦法一刀兩斷自己對他的愛的事實。

她對李開弟說:”今生等不到你,我等來生。“

此後,就默默陪在他身邊,努力扮演一個溫柔得體的知己角色。

她扮演得很好,好到成為李開弟婚禮上的女儐相,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深愛的男人對另一個女孩許下舉案齊眉,白頭偕老的誓言。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兩人相戀時,李開弟送給張茂淵一塊淡紅色的披霞,戰時日子難熬,張賣過很多珠寶,唯獨這塊披霞始終留著。

她手裡賣掉過許多珠寶,只有一塊淡紅的披霞,還留到現在,因為欠好的緣故。戰前拿去估價,店裡出她十塊錢,她沒有賣。每隔些時,她總把它拿出來看看,這裡比比,那裡比比,總想把它派點用場,結果又還是收了起來,青綠絲線穿著的一塊寶石,凍瘡腫到一個程度就有那樣的淡紫紅的半透明。襟上掛著做個裝飾品罷,襯著什麼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樣的顏色上,倒是不錯,可是看不見,等於沒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顯得髒相了。還是放在黑緞子上面頂相宜——可是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著想,不放,又還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懸空宕著,做個扇墜什麼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頭的一個洞,位置又不對,在寶石的正中。

姑姑嘆了口氣,說:“看著這塊披霞,使人覺得生命沒有意義

。“

張愛玲《姑姑語錄》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拋去身份背景不談,張茂淵身上最可貴的還是那份超脫時代的獨立和淡然。

她的滿腹經綸和生活智慧,就連最驕傲的張愛玲曾歎服,誇她有種清平的機智見識。

她曾投資股票失敗,萬貫家產化為烏有,也只是一笑了之。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可惜的是,相識時間太過匆忙,他在沒有了解這些之前,就把她拒之門外了。

後來李開弟也後悔過,但那時他的妻子夏毓智已經懷有身孕,他必須肩負一個男人的責任。

兩人淪為知己的多年裡,世人才知道她那句”今生等不到你,我等來生“原來是最深沉的許諾。

多年裡,她一直記得著這個諾言,一直在絕望地等待來世相戀。

她還是在等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1949年上海解放,此前張茂淵一直住在上海,此後李開弟一家也輾轉來到上海。

時隔多年,張茂淵李開弟終於有緣再見,一個人和他們一家人再見。

時隔多年,她還是沒能抽離自己內心無望的思念。

但她還是剋制自己的多年未減的愛意,從未有過逾矩之舉。

反而靠自己高情商和高尚人格,得到李開弟妻子的尊重和信任。

她一個人和他們一家人,相處和諧。

這段時間裡,或許是出於愧疚,夫妻倆多次想給張茂淵介紹對象,卻每次都不了了之。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可惜生活總要給本就不好過的她,製造一波又一波的苦難。

文革期間,出生官宦世家的張茂淵自然深受批鬥,知識分子李開弟也同樣不好過。

自顧不暇的十來裡,張還是沒有忘記愛他,還是儘自己所能的照顧李開弟一家。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文化大革命”似一場無情的狂飈,把李開弟掀起,又吹落,一夜之間,李開弟變成了反革命,於是革工資,掃地出門,磨難接踵而至。張茂淵作為封建官宦的嬌小姐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年近古稀的李開弟每天要穿著長筒套鞋在里弄裡打掃衛生,一桶水、一把掃帚、一把挖勺成了他每天的必備工具,有時真有點力不從心。張茂淵一如既往,不怕別人在背後指指戳戳,時常帶些食品、禮物去看望李開弟。在幫李開弟打掃衛生之時,她也會捋起衣袖、捲起褲管,用她一雙細小的彈鋼琴的手幫李開弟幹粗活。

她等到了,不用等到來世,她今生真的等到了,真的等到了。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大概連張茂淵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無私的愛意竟然有一天真的能得到回報。

1979年,兩人初見後的第五十二年,李開弟妻子夏毓智生了重病,自知命不久矣,臨終之前,她拉著張茂淵蒼老的手,將李開弟託付給她,深情的說:

"我早知道你和李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李開弟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對你的個性也不甚瞭解,他是一個粗人,就斷然拒絕了你的初戀,貿然和我戀愛並結婚了。

真的,當初我一點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戀情暗藏在內心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出來。等李開弟瞭解你的為人個性,瞭解你的堅忍不拔的戀情之後,我已經懷孕,和李開弟再也分不開了。

李開弟苦惱過,悔恨過,內責過,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你作為李開弟的初戀情人是那麼地專注於愛情,在長達52年不間斷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這點是我在暗自觀察中的深刻認識。

李開弟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你視我兒子為己出,李開弟視張愛玲為己女,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我將不久於人世,我過世後,希望你能夠和李開弟結為夫婦,以了結我一生的宿願,否則我在九泉之下會死不瞑目。"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同年,張茂淵寫信給李開弟:”不是我不願再等,我怕時間不再等我。

短短一句話,道盡五十二年來的無奈與心酸,好在結局是好的。

李開弟回信:”我雖然曾經走遠,心卻從未離開過。“

在得到兒女的同意後,兩人終於舉行了婚禮,彼時遠在美國的張愛玲,聽到張茂淵的婚訊後,激動得留下眼淚,說:

”我就知道,姑姑一定會結婚的,哪怕八十歲也會結婚。“

她真的等到了,原來不用等到來世,這一生真的有機會。

從二十五歲等到七十八歲,她只是用一生在等一個契合的靈魂

若是故事到這裡就圓滿了,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可惜,她捱得過的是心酸,捱不過的是命運。

兩人結婚幾年後,張茂淵被確診患上肺癌。

確診之後第二年,兩人陰陽相隔。

只盼還有來世,他不要再負了她。

圖片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