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三月八,吃椿芽

圖:來源網絡

“門前一棵椿,青菜不擔心。”

這就是我所說的故鄉的香椿。

香椿是我們那裡特有的樹種。雨前,它那嫩紅的芽尖兒含翠欲滴,樹幹枝丫間這一小叢那一小簇,散發著淡淡的雅香。經過幾日春陽的洗禮,芽尖兒孕育成深紅的小嫩葉,柔柔弱弱一副林黛玉的樣子。三月八,吃椿芽,此時正是吃香椿的絕佳時機。村人們喜滋滋來到樹下,或是攀爬樹上,或是在樹下用長竹竿,輕輕地掰或鉤下細嫩的芽兒。一定注意採香椿的時候動作要小心謹慎,否則它的枝幹很脆弱,稍一不留神就會弄折,那就等於傷了它的筋骨。


鄉情散文:三月八,吃椿芽


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院子裡、坡前河堤上、荒地裡,都栽上了香椿樹,有的則是自己冒出來長成的。樹越年青,發芽越早,最是紅膠泥土裡長出的味道美顏色鮮。我們那裡香椿最通常的吃法是煎香椿魚、香椿炒雞蛋。新採的香椿先掐去老梗,洗淨,拿起一枝醮上面糊放進油鍋裡兩面細火煎,煎成金黃色出鍋;香椿炒雞蛋則是把洗淨的枝葉切碎,打入雞蛋液,放少許鹽,攪勻,下熱鍋爆炒。這兩道菜有一個共同特點:清香鮮美油而不膩。從初春的葉芽兒綻放到深秋的葉落歸根,一滴農藥沒噴過一粒化肥沒施過。香椿樹天然就極少生蟲,施的是農家肥或是豆粕,吃起來絕對安心放心。於是乎吃不完的送親戚,那可是很珍貴的禮品呢!

當然了,種的多的人家拿它去換錢呢!頭一茬香椿最貴了。趕著這個檔口,人們抓緊採摘,真是一天一個價兒。到第二茬時,它的味道遜色了許多,吃起來倒也合口,價格自然降了下來。第三茬時已是如同嚼木質,誰還採?任其生長罷了。“雨前椿芽兒嫩如絲,雨後椿芽兒如木質。”說得就是這個理兒。


鄉情散文:三月八,吃椿芽


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把雨前的椿芽兒帶到北京去賣,你猜多少錢一斤?40!這麼高的價錢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爭相搶購,紛紛跑到不同的大城市裡賣個新鮮,一時間賺了不少錢。於是乎,頭腦靈泛的初冬時節便建好了大棚,壘上火爐保溫牆,在裡面育香椿苗。快到過年時,柔嫩的香椿芽正好上市,這些人穩穩當當地又賺了一大筆。見香椿如此起錢,凡是有空餘的地界兒人們都栽上了香椿樹苗,那是生活的希望啊!


鄉情散文:三月八,吃椿芽


我們北方人正在享受香椿的美味時,南方人正在品新茶。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沉浸在美好的春日饋贈裡。這種美好,清新唇齒留香,韻味無窮。就是這麼一種普普通通的樹種,為我們春日干燥上火的季節,奉獻上一道特色美味的開胃菜,好不爽快,知足愜意。

現在正是春天,何不來俺家鄉品嚐一下雨前的香椿芽兒?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個人原創的聲明,帶圖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