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01

学员提问:


少毅老师好,我是小雪,现在做的是公司前台的工作,刚开始听您的节目,我觉得您说的都挺有道理,我也仔细地分析了手里的工作,我发现我这个岗位离核心工作简直差的太远了,照这样下去,我觉得我很难有机会赢得领导的认可和赏识,所以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很没有意义,也学不到东西,对此,我感到非常沮丧,希望少毅老师能帮我分析一下,我该如何去提高自己,能够有机会争取公司的核心工作,谢谢少毅老师。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02

子牧老师回答


大家好,我是少毅。


我想很多人都是和小雪一样,不愿意做一些看起来很不重要的工作,比如说客服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每天就是简单的接电话,甚至还要莫名其妙的承受客户糟糕的情绪,满满的负能量,谁会喜欢做这样的工作呢?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就主动申请去做客服的工作,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他之所以干客服,是因为他觉得所有的公司,在客户那里出了问题都是大事,所以客服是观察和学习最好的位置,确实是这样的,客服的岗位可以迅速了解公司的重要信息,可以打着为用户服务的旗号,去敲所有部门的门,去找所有岗位上的人请教。


而且正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干客服,所以在这个岗位上多用心一些,就更容易脱颖而出了。


同事和领导都会觉得这个人工作认真,很为公司着想,想法很有建设性,做事很有章法,自然就容易在同事和领导中留下好口碑。


事实证明这位朋友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他工作不到3年,就坐上了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的位置。


很多人可能会抱怨说,自己干的就是些边角料的工作,同事和领导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怎么有机会影响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呢?


事实上,站在组织分工的角度,一家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和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他们的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以及为公司创造的价值确实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但是可能大家就是太明白这个道理了,觉得我们只要做好岗位要求的事情就好,结果就把自己束缚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真正成了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螺丝钉。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岗位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很敬佩的管理专家,北京大学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曾讲过一个她在青岛某花园酒店遇到的事情。


在一个冬日的清晨,她正要赶赴一个会议,但是自己的车突然无法启动,酒店的门卫看到后主动上来询问,看着陈教授打了几次火都不行,保安说:“您别着急,我让咱们车队的维修师傅过来帮您看看。”


陈教授有些吃惊地说:“这么早这么冷,你能叫得动他们吗?”


这位保安不暇思索地说:“只要是客人的问题,总经理我都可以叫来!”不久维修师傅就来了,很快把车修好了。


陈教授总结说,这家酒店之所以有极好的口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公司里强调大家必须各司其职,原本门卫只是负责开门和接引的工作,但是公司鼓励员工超越自己的岗位,为每一个用户的体验负责,而且只要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谁都有影响力调动资源。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学会超越自己的岗位,学会把自己的小事,干成公司的大事,我们自然就和这个保安一样具备影响力。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刚刚说了我们要具备把小事干成大事的能力。


什么是把小事干成大事的能力呢?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阿里巴巴曾经的总裁兼CEO卫哲,就是一个始终能够把小事干成大事,从实习生干起的职业精英。


卫哲大学没毕业就去万国证券实习,做万国证券创始人管金生的秘书,管金生对下属非常严厉,一般的秘书连一年都做不到。


结果卫哲不仅干满了一年,还干成了副总经理,他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把小事当大事干。


比如,一开始卫哲只是负责翻译和剪报,他会暗中观察哪一类是老板看过的,然后重点剪裁,还有比如打印资料,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卫哲也把它做到了极致。


他会根据领导的习惯和偏好来调整字体和大小,让对方看着舒服。


他还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而不是像一般秘书那样直接堆在一起。


时间一长,管金生对卫哲刮目相看,索性让他替自己写报告和演讲稿。


卫哲一开始写不好,经常被要求返工,但他一遍一遍修改,最终获得了认可。


卫哲很快就被提拔为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证券界最年轻的副总。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那一年他24岁。


后来他被马云相中,力邀之下加入阿里巴巴,直接就执掌了阿里巴巴。


本质上把小事干成大事,其实就是不要只盯着自己眼前工作的动作,而是去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和目标,那如何把小事干成大事呢?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向工作的上游和下游延伸。


卫哲就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只盯着自己需要翻译的文档,要整理的资料,他会思考这些文档和资料的意义,是帮助老板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节省老板的时间,他会思考自己交付文档和资料之后,老板的动作,会为老板进行资料的排序,他这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向下游延伸,确保结果能更好。


我们职业精英研修班有一位学员,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里做设计师,当时她遇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对工作感到很厌烦,于是找到我们的职业辅导师,希望职业辅导师能够一对一帮助她,她觉得自己的努力完全白费了,做出来的设计谁都要挑毛病,总是改改改,让她身心疲惫,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


职业辅导师帮助她分析为什么会无效努力,她说同事总是拿着各种设计需求来找她,但是同事们的需求根本就不明确,总是让她先设计出一版,然后大家又提各种意见,结果就改来改去,加上项目又多,时间又紧,最后让她苦不堪言。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这个学员根本的问题就是工作中太被动,没有向上下游去延伸自己的工作,去积极地影响同事,结果一个懂设计的的人,被一群不懂设计的人牵着鼻子走,工作不辛苦才怪。


这位设计师学员学习了我们的研修班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在工作中积极地向上下游延伸,她要求有设计需求的同事,必须准备好三样东西:文案定稿、风格描述、参考设计,没有这三样,就不开始设计。


不仅如此,她在动手设计之前,一定会和同事花时间好好聊聊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引导同事明确需要的设计风格,管理同事的预期。


而且她还定下规矩,初稿完成之后,只能修改三次,修改超过三次就要重新走流程,算是重新做设计。


不到一个月,她的工作轻松了很多,而且有意思的是,同事们非但没有觉得她难沟通,反而觉得她突然变得专业了,大家越来越喜欢她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工作没意义,或者干着没劲,如果是这样的想法,我们在工作中一定是被动的,只能被别人呼来唤去,甚至干脆被边缘化,今天我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方法就是学会把小事干成大事,

本质上就是不要只盯着自己眼前工作的动作,而是去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和目标,那如何把小事干成大事呢的?


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向工作的上游和下游延伸。


相信大家学会这个方法之后,在工作中一定是具有积极的影响力,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大家也会更愿意协助我们的工作,那么成功也就是早晚的事啦。


在个人发展学会,我们一起成长,不断精进!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很普通,却突然能逆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