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前 言

“复工大战”已开启,优等生广苏浙鲁,表现 “抢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淘汰了一批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传统企业,另一方面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据2019GDP数据显示,广东省已成了第一个“10万亿俱乐部”成员,江苏省距离“10万亿俱乐部”也是咫尺之遥了,浙江省同比增长6.8%,增势明显,与第三名山东进一步差距缩减。

过去他们已经很“优秀”,如今在疫情对经济严重冲击下,广苏浙你追我赶“抢”复工、促升级,如此努力,难道其它省份不紧张吗?在百米赛道上,谁会拨得头筹?

看广苏浙如此“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老大哥”山东,又有哪些筹码?如何发光呢?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疫情下的新环境,传统制造是个解不开的结

截至目前,我国疫情基本得到管控,除了存在少量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外,全国各地都实现零新增,各省市也都在加紧复工复产,其中山东表现优异,以高复工率排在前列。虽然各省份都在逐步走向复工复产,但是中国制造业的“内核”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然大都为传统制造业,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也是山东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我国一直处于中下端,相对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小。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1990年至2015年间从一个初级制造业提供者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国,而世界银行在题为《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以贸易促进发展》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价值链上的升级路径表述为:由初级产品生产转向初级制造业,由初级制造业转向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再由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向创新活动。可见,虽然我国已从初级简单制造转向先进制造,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仍然是依附于掌握核心技术国家的加工和制造,先进制造业的下一步才是技术创新与创造。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大都没掌握核心技术,面对疫情下的新环境,存在严重技术依赖的中国制造面临生死问题。以精度表业为例,其主要为美国品牌宝利“Fossil”进行代生产。由于欧美疫情严重,这一品牌公司停止下单,且原生产也要求暂定或取消,这致使精度表业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其也公告主动劝退员工另谋高就,并全厂放假至少3个月。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我国制造业仍大都属于传统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其生产制造对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存在较严重的依赖,而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受疫情影响严重。面对全新环境,中国制造业,尤其作为典型代表的山东制造业也一定是面临着巨大挑战。

优等生:广苏浙鲁你追我赶,谁抢得过谁?

全国各省 “你追我赶”加紧复工,其中暗藏着提升制造业的“劲头”。正所谓,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制造业,我国当前制造业急需升级,而制造业升级的根本是科技创新。且看在新环境下,我国“优等生”广苏浙,如何在加紧复工复产中铆足干劲促制造业升级。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先看“头等生”广东,截至3月31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1%,返岗率达91.9%,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为尽快复工复产,广东省推出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制定的支持性政策包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加强金融纾困及财政支持、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等,而对于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用工荒”问题和防止疫情二次爆发的问题,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线医疗等领域应势发展迅速。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广东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以广汽为例,在其新能源智能总装车间,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手臂,无人小车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工位运送零配件。每个工位人员不用互相接触,依托智能程序便能完成各自的工作。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此外,疫情下的淘宝C2M生态在广东获得快速发展,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引领广东传统制造业和地方产业带商家的数字化升级。

再说“优秀生”江苏,江苏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总数44978家,复工面99.7%。

江苏省实施复工复产与产业升级并举,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即江苏“20条”意见,意见提出,促进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智能机器人、高端智能传感器、生物芯片等产业加速发展,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等。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中,江苏高新区的科技力量成为重要生力军。江苏省高新区众多科技企业紧盯重点、突破“堵点”,研发出多项创新成果,以“云”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升级,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此外,疫情下,江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智能制造获得快速发展。

以盐城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为例,积极引进自动化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ERP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MES系统,实施智能化生产。

最后看一看“学霸”浙江,3月29日,国家领导人在浙江考察调研,看“浙”里,让人对复工复产以及中国经济恢复更多了一份信心。有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99.8%。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在复工复产中,防止疫情的二次爆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此种形势下,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相关领域在浙江得到深化和快速发展。

比如,在疫情下,浙江省智能装备领域发展迅速。以娃哈哈为例,其目前正在自主研发无人铲车、无人仓库、自动装卸、智能化配料系统、无菌灌装机等智能装备,全面从自动化转向智能化,此外,数字经济领域也在快速发展。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从以上三位“优等生”你追我赶硬核复工过程中可以发现,它们都在奋力研发,以技术的力量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那么,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省在这次“复工”大战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山东新智造能否撬起山东新机遇?

在“复工大战”中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山东当然也不甘示弱,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3月17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26088家,复工率99.7%。

山东制造业的优势在于41个工业大类齐全,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其中优势产业有石油炼化、机械制造、医药卫材等,这些基础行业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石力量”。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相对于“优等生”广苏浙, “互联网+”带来强势的科技创新,比如微信、支付宝、滴滴、美团等,对工业大省的山东而言,并不是对标的方向;另一方面,整体制造业中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过大,且国有大型企业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民营制造业急需与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才能使山东的新

智造活跃起来。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的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助力复工复产。那么,山东在加紧复工复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新”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是否会释放撬动山东新机遇的信号呢?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新”力量一:新产业模式(模式创新)

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影响社会生产的同时,也倒逼着部分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其主要表现有二,其一,线下影响,线上弥补。2月25日上午,山东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在16个市同步举行,有66个项目集中“视频签约”,预计总投资143.9亿美元,协议或合同外资42.7亿美元;

其二,数字化生产,云上销售。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完整,其中为解决部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最大程度降低农民因疫情所造成的损失,2月21日,山东省商务厅发布“山东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种植基地、合作社、供应商与商超、电商平台、批发市场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渠道的对接。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新”力量二:山东新智造

海尔——“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工业互联网的根本价值在于服务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以及巨大的生态效应,激活创新动能上。海尔COSMOPIat大大促进了传统制造的改造升级,比如建陶、房车、汽车自动驾驶感知领域等,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生巨大影响,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一大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潍柴——高端装备制造。2020年3月31日,潍柴集团20000台(套)产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在潍坊正式投产,基于整车需求开发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潍柴成功建立起“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全力打造包含研发测评、生产制造、氢能应用、整车示范等环节的氢能发展“山东模式”,推动我国燃料电池自主技术和产业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一批“隐形冠军”展现了山东新智造的厚实家底。比如,英科医疗,这家全球性医用手套龙头企业在青州的智能工厂,年产100亿只医疗用一次性口罩;再比如,艾睿光电,其下游厂商有高技术企业海康威视、宇视科技等,其主打产品红外体温检测仪等,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艾睿光电在领域内位于全国TOP10之列。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综上,山东在这场“复工大战”中表现斐然,一直以高复工率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模式、新智造,但是,山东整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经济活跃度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疫情复工大背景下,这些 “新”力量或许能够激发出新动能,进而撬起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尾 声

通过观察2019年GDP数据,可以发现,山东省虽然依然位居全国第三,但是与前两名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是与广东的差距达到了近3万亿,约为2019年山东总额的40%,与此同时,第四名浙江增势明显,与山东的差距进一步缩减至不足1万亿。毫无疑问,山东目前压力相当大,也正极力寻找新动能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疫情新环境下及复工复产过程中,海尔工业互联网、潍柴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一批“隐形冠军”的“发力”是否能够逐步发展成为引领山东制造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边走边看!

广苏浙“霞光万道”,“稳如泰山”的山东如何发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