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句話是《莊子·逍遙遊》的第一句,由於文言文的難以理解,以及不少的生僻字,很多人對《逍遙遊》的認知也只是停留在這一句話上。

大部分人之所以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其一是因為簡單易懂,其二是因為它描寫了一個天高海闊、超越日常的宏大境界。

但事實上《逍遙遊》所表達高遠境界遠遠不止於此,也不是誰都能理解的。因此,也就造成許多人沒有耐心將整篇《逍遙遊》讀完。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其實,莊子在《逍遙遊》中,無非就是想表達人生的四個層次:

首先,追求俗世的功名富貴,獲得一官半職或富甲一方,便可稱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但世事難料,富貴如浮雲,將相成荒冢,也不過是一朝變幻之間。

其次,有的人不會因外在的功名而滿足,而是努力建立自己的價值標準,也不因他人的議論而沮喪。

但這種對內心的執著,對外在的抗拒,又何嘗不會造成自身的緊張呢?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第三,有的人乘風而行,依循外在規律、藉助外力,化解自己內心與世界的衝突,達成自身的解放。

但這種跟隨外在環境的方式,會不會顯得有些隨波逐流呢?

最後,便是莊子所推崇的至高人生境界:打開自我,突破自己的各種偏見和執著,衝破束縛,超越自我,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便能達到自由自在、無往不利的境界。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這樣說可能顯得有些抽象,所以莊子也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惠子說自己有一棵椿樹,長得枝繁葉茂卻彎彎曲曲,連木匠都懶得看它一眼。這棵椿樹可以說是“大而無用”。

但莊子卻笑著說“你要是把這棵椿樹種在廣袤的原野上,你便可以享受樹的廕庇、在樹下逍遙玩耍,這不也是一種‘有用’嗎?”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在莊子看來,惠子對於“有用”和“無用”的理解非常狹隘,觀念被常規所束縛,以至於認為一棵樹只有做成某種工藝品才算有用。

所以莊子推崇的是:只要打破常規束縛,超越原來的自我,成就精神的開放和自由,就能達成真正的“逍遙遊”。

無拘無束、逍遙而遊,其實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但關鍵是,怎樣才能突破常規與束縛,超越自我?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首先,我們要做的便是認識自我。也就是弄清楚自己的能力、掌握的知識,以及瞭解自己的優缺點等等。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

然後,就是學會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接受自己能力有限、接受有的事情能做到,有的事情做不到。人生,正如陳奕迅的歌所唱的那樣:尚有些仗,全力亦打不上。

接著,就是超越自我。有很多事情,我們也許不能一下子就能做成,但也不是永遠都無法實現。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尋求他人幫助等等諸多方法來達到目的。

大多數人嚮往“逍遙遊”,卻讀不懂《莊子·逍遙遊》

但值得注意的是,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超越自我這一過程,並不是遞進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穿插進行的。

我們要在生活中循環使用這種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做成更多更大的事情,創造出更多的奇蹟。與此同時,精神的境界就會得到提升,從而達到“逍遙而遊”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