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企業業務「破界」

京東企業業務「破界」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需要的不是足夠完美的公司。相較而言,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跨越週期的企業更值得期待。

撰文|皮爺

出品|產業家

很少有人會懷疑京東想做成一件事的決心。

時間線往前拉十幾年,物流體系的搭建和發展成就瞭如今的京東,這個曾被孤注一擲的業務線,對應的是京東要做好倉儲物流的大決心。如今,一個關乎決心的天平被刷新,站在另一邊的則是外界耳熟能詳的明星業務線——京東企業業務。

對大部分人來說,京東之於他們的概念是電商、物流、服務等,但在TO B的賽道上,企業業務是京東更為亮眼的一張銘牌,儘管這個銘牌的屬性在保持著時刻的更迭。

更迭意味著刷新、進化。在如今“全民”TO B的動態節點,企業必須要對趨勢保持足夠敏感,才有可能在不斷變化的互聯網下半場搶佔一個身位。

在改變之下,要麼進化,要麼消亡,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京東企業業務而言,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

一、行業“痼疾”

選擇,對應的是真實存在的問題。

其中,採購是企業服務中必須提到的一環。客觀來看,它更像是企業服務的一面鏡子,透過其可以折射出整個企業服務市場的現狀。

這是一個巨量級的市場,僅從採購這一個環節就可以窺得行業全貌。

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企業電商化採購發展報告 (2018)》顯示,2018年我國企業電商化採購市場規模約為36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0%。

預計未來幾年,我國企業電商化採購交易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到“十三五”末有望超過萬億元人民幣。

但這並不意味著線上採購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將線下采購作為主要的採購渠道。

這種情況不難理解,巨量市場對應著海量玩家,在如今的企業業務市場,你能看到大如京東、阿里這樣的巨頭盤亙,更能看到專注於某個行業的線上採購平臺。

但就當下而言,大部分線上採購平臺仍然處於成長期,平臺對於上下游的商品和消費者的對接能力不足,進而催生商品品質把控不嚴、售後環節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線上平臺的受歡迎度被大大降低。

京東企業業務「破界」

企業業務數字化、智能化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對提供服務的企業而言,如果自身的硬實力不夠,則很難保證整個線上採購環節順利完成。

這是一道必答題。對企業而言,不論是採購還是其它企業業務,都要求服務夥伴有充分的企業管理理解和運營經驗積累,對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場景,所需求的服務模式完全不一致,這也就要求採購平臺企業對於商品、技術、履約、服務有全流程數字化的把控。

在這個萬億市場內,數字化是主賽道,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成功到達終點。對企業端而言,缺少的是信任和嘗試;而對平臺端而言,更大的短板卻是運營能力。

可以總結為,若想在萬億級別的賽道上站住腳跟,需要的是真正解決企業問題的能力和服務上下游的協同能力。

這並不是一個誰都能完成的答卷,也不是誰都能合格。

二、“為企業‘內造’一個京東”

但京東有這個底氣。

底氣源於對業務層面的不斷刷新。“從去年開始,我們京東企業購更名為京東企業業務,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給客戶提供的服務能夠不止是採購模塊,包括智能供應鏈、智能製造、數據及技術服務等,已經上升到一個綜合企業服務能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總裁宋春正表示。

打造“企業服務綜合體”,是京東企業業務的最新定位。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四條線被同時推進,邊界正在不斷延展。從最早期的採購需求到如今的運營、服務、資產管理,京東企業業務更像一個不斷開枝的工具箱,逐步深入到企業內部,對於問題的解決方式更為深層次,也更為本質。

改變的發生不僅僅在自身,更多的決定因素還在合作伙伴。

京東企業業務「破界」

需求,更可以理解為是業務點的切入點。對於企業而言,問題的出現不僅是在單個節點的升級,更多則是各個環節的接駁、互通。

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如今京東“企業服務綜合體”本質就是通過打通合作伙伴各個環節的脈絡,進而真正將各個環節進行無縫鏈接,鏈接企業數字鏈條的整個週期,串點成線,實現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核心經營場景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這是一個共建共生的商業模式。從某種程度來看,京東“企業業務綜合體”和合作夥伴之間更像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過程。

對前者而言,只有真正從需求點本身出發,俯下身子,到產業中去,才可能將自身能力和合作夥伴業務聯繫的更加緊密;而對後者而言,只有充分的開放、信任,才能保證雙方的合作最終聚焦的場景,實現落地。

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京東企業業務正在為每一個合作伙伴“‘內造’一個京東”。即不僅提供基於需求的滿足,更是從企業架構本身進行賦能,真正輔助其實現從內而外的數字化升級改造。

京東展現出了自己的決心。在本次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宣佈正式啟動“星雲計劃”:2020年幫助100個合作伙伴突破10億元銷售額;簽約200家技術合作夥伴,構建企業服務數字新生態;聚集20000家企業服務夥伴,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服務平臺。

決心對應著的是積澱。

在本次的京東企業業務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展示了自己的“成績單”。據瞭解,截止目前,京東企業業務已服務超6000家大型企業客戶,超700萬中小企業客戶,平均幫助企業客戶降低18%採購成本,提升45%採購效率。

上下游的資源佈局也在快速成型。數據統計,京東企業業務有7大智能化採購平臺,在上游與20萬個合作品牌達成合作,在下游與超2萬個企業實現系統對接,累計建立起了三千萬個工業品商品數字化標準。

跑得快的前提,是跑的足夠穩。

三、技術“裡子”

如果說“企業服務綜合體”是京東企業業務新邊界的外在“表現”,那麼技術就是便是其基於最底層的被不斷加碼的硬核“裡子”。

這是一條不可被忽略的主線。

新的技術成績已經公佈。從2017年開始佈局智能化採購領域到如今,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京東企業業務線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其中包括七大智能化採購平臺、三大場景化產品、四條專屬服務於企業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同時,還有超過200個開放的API接口。

技術決定業務形態。從本質而言,也正是愈發成熟的技術框架,才保證瞭如今京東企業業務可以不斷拓展邊界,在充足的養料供應以及底部支撐下進行更廣範圍的騰轉挪移。

智能採購是原點。京東企業業務模式的完善一方面也正是依託於合作伙伴的現實情況,在進行智能採購業務模式的同時,將更多的所知所感沉澱為技術能力,從而構建出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雛形。

“在智能供應鏈方案的基礎下,我們的庫存週轉率、履約率、庫存的預測一些相應的核心運營指標,都達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京東零售集團企業業務事業部平臺技術部總經理陳偉在現場說道。

京東企業業務「破界」

技術還在向愈深處進發。在本次的大會上,京東企業業務還發布了三款技術新品;採購ERP、神算子數字平臺、採購大腦,分別從採購流程、數據管理、需求定製等角度來更深層次滿足客戶需求。

如果說 “企業服務綜合體”是京東企業業務這次向外界展現的正面,那麼基於技術的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便是隱藏起來的背面,後者是前者的核心,前者是後者的最直接展現。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不論是京東企業業務還是京東物流、亦或是京東電商等業務,人們對京東這家公司的印象已經是逐步趨向於“技術驅動”。

對此的一個共識是不斷進化,但相比於進化,更好的解釋是:技術驅動,本就是京東這家互聯網企業流淌在血液裡的基因。

四“跨越週期”

技術加持下,企業業務的未來新框架已經愈發明朗。

智能採購儼然已成為當下京東企業業務的主航道。與之對應的一個信號是,這個主航道在技術的加持下正在被不斷地拓寬,相較於數字化採購,它的模式要更輕盈,也更定製化。

可以理解為,在如今的互聯網下半場,產業週期被大大縮短。從最早期的傳統的線下采購時代,到後來的數字化採購,再到如今的智能採購,在不同的技術加持下,每個週期的時間間隔正在變得與越來越短。

這也意味著,留給企業調轉航向的空間和時間也正在被不斷壓縮,而一旦企業的轉向不及時,在業務層面體現的也終將是被時代落下。

在智能採購的4.0時代,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和全渠道化已經成為了新的命題,對採購平臺而言,只有做好這四個方面的底層支撐,才能擁有被選擇的能力,建立自身的護城河。

更可以看作,在智能採購的4.0時代,與其說考察的是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倒不如說是對企業底層框架能力的校驗,在重資源、重服務、重週期的採購行業裡,不斷被夯實的底層基礎和自下而上的業務調整能力構成了企業的全部競爭力。

從某種角度來看,京東企業業務顯然走在前面。

如果梳理每個時間點,不難發現,京東企業業務在每個時間點都有足夠清晰的定位和規劃,從最早的京東企業購,到如今的智能採購,從採購的技術體系到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它始終在用技術來解決行業鏈條上的全部問題,足夠篤定,更足夠明確。

如今,更可以看到5G、區塊鏈、VR\\AR等技術在採購等企業業務環節的應用,時刻學習,時刻進化。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需要的不是足夠完美的公司。相較而言,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跨越週期的企業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