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努力,抢饭碗的"高手"来了!

10月24日有一条不太起眼的财经新闻,非常耐人寻味。它可能代表着某种趋势,并隐含着一系列投资机会: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称:新加坡金管局与中国证监会就加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新加坡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就债券合作机制的讨论,目前正在进行中。一旦细节达成一致,未来将披露更多信息。

不足百字的消息,传递了两大重要信息: 1、在港股通之后,新加坡证券市场有望跟A股联通。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将有望买卖新交所里的股票;而全球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新交所参与中国股市的交易。 2、新加坡还在和中国央行探讨债券合作的机制。 其实之前媒体披露过,新加坡和中国央行讨论的“债券合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它具体是指: 使指定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银行,能够在中国债券市场为地区和全球投资者提供托管和交易服务。星展银行(DBS)将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结算代理牌照,使其能够代表外国投资者交易、结算和托管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工具。

行文至此,细心的读者或许会问:新加坡金管局在跟中国央行、证监会合作,怎么漏了银保监会? 怎么可能遗漏?! 就在三天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银保监会签署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媒体的报道: 双方表示,将强化双方跨境监管合作,促进在银行保险监管及危机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当日,双方还举行专门的主题圆桌会议,讨论了中新两国在数字银行、基于风险的资本框架、保险中介市场等方面的监管发展。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正在紧锣密鼓、全面加强跟中国的金融合作。 我之前在专栏里多次讲过,中国正在从“印钞票的时代”向“印股票的时代”转型,“大金融时代”正在到来。其背后,是中国融资方式的转变、经济的转型,也是全社会资产配置的历史性变革。 用“金融+实体经济”替代“大基建+房地产”,是中国不可阻挡的趋势。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中国需要多条金融跑道。沪深股市承载力有限,通过注册制改革来改变它。在沪深股市尚未全球化的时代,过去10年我们是通过“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来弥补不足的。 现在,中概股地位面临不确定,美国随时可能打“资本牌”要挟中国。而香港,能否在“印股票的时代”、“大金融时代”承担起当仁不让的国家责任,有待观察。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在澳门设立证券交易所的设想。 但这一切,显然还不够。原因很简单,纵观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史,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真正的金融中心,都诞生在“普通法系”国家、地区,比如全球前四大金融中心,公认的是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属于普通法系。 普通法系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强调“衡平原则”,对投资者保护程度更高,因此更有金融中心的基因。而“大陆法系”的金融中心,比如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其国际性、开放性、灵活性都不足。 至于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距离国际金融中心就更远。 沪深证交所虽然成交量和IPO量都位居全球前十,但由于存在外汇管制,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短期很难改变。 至于澳门证券交易所,依托的澳门也属于大陆法系,未来能否创造奇迹还有待观察。毕竟,澳门从交通、贸易体系和货币上,都是依托香港的小弟,想获得成功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新加坡则不同。新加坡和香港都属于“东八区”,天然具备跟纽约、伦敦互补的条件,可以联手实现24小时无间断交易。而新加坡也属于普通法系,一直稳坐第四大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不努力,抢饭碗的"高手"来了!

上图: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等编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6)。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迪拜、深圳和悉尼。

所以,新加坡和香港是AB角关系,相互竞争、有时候又互为备份。香港之所以在金融中心地位上超过新加坡,主要是中国内地的鼎力支持。 比如人民币离岸业务,香港的规模至少是新加坡的10多倍。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除了美国首选香港,而很少去新加坡。即便去了新加坡,成交量也不活跃。 但如果香港掉链子,连送到嘴边的“发展机会”都不要,那么就不能怪新加坡抢饭碗了。毕竟,中国的发展不能等,海外融资渠道必须保持畅通。 这时候,新加坡的机会就来了。 前两天,我在深圳接待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友,他在某知名投行工作。他告诉我,最近几个月,从香港流入新加坡的资金巨大,可能逼近1万亿港币。他们目前私人银行的单子都接不完,因为亚洲客户开始倾向新加坡,这让新加坡私人银行的门槛重新提升为1000万美元,而之前一度下滑到500万美元。 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近期也有回暖迹象,成交量开始显著增加,很多客户也是从香港转过来的。 其实不仅新加坡在抢金融蛋糕,内地各大城市也跃跃欲试。上海不用说了,刚刚开设了科创板,试行了注册制;深圳在“示范区”大利好落地后,金融地位也全面提升,央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先后考察深圳,深圳创业板改革即将启动。 澳门正在积极筹备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始筹备。 10月23日召开的北京市委常委会,则提出——加快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落地,加强金融街、CBD、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对接合作,推动新三板改革,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 北京正在通过“第二金融街”的建设,以及“新三板”改革,强化其金融地位。北京汇聚的资金,目前是香港的1.4倍,基本相当于“香港+广州”。北京作为金融决策中心、资金中心,其金融实力不可低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香港人应该认真读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