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在日本,有這樣一家巨無霸公司:

它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2700餘家主板上市企業中獨樹一幟,連續32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增長。500多家門店遍佈霓虹國,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說它是日本版的宜家,但它卻在日本把宜家“打”得找不著北。

你猜到這家公司的名字了嗎?

對,它就是NITORI,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水滴產品學院 新零售創業營 特別邀請 NITORI 的核心高管為我們揭秘帶領 NITORI 一路向前的“三駕馬車”。

奉上老師的獨家分享,以下。

01

品管:甲方也要不斷地為乙方思考

企業要把產品做成什麼樣的品質,自己要先定下來。品質說白了就是花錢,錢花的越多就可以有越好的品質,企業追求好的品質,但是不能追求過度的品質,所以一個企業的品質定在什麼下限一定要非常的明確。

如果你是和代工工廠合作的話,一定要和他們建立深度的合作伙伴關係。這件事情很難,說白了你得站在代工工廠的立場想如何讓他們賺到錢,不斷地給他訂單,然後建立信任,慢慢地他才願意聽取你的想法,真正為你做好代工。

按照NITORI的經驗,做好這些,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NITORI對於代工工廠的下單都是以集裝箱為單位,下單不光要保證單量大,同時還要思考產品做出來能否比較容易的裝進集裝箱,方便運輸,這些事情都要幫供應商想好。雖然你是甲方,但是要不斷地為乙方思考,這關係到產品能否穩定的交付給你。

NITORI非常重視能否維持供應商,穩定的產能,穩定的收入,穩定的銷售額,這是甲方不斷為供應商思考的點。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同時,NITORI具備高度的品質管理能力,可以自己研究商品的品質,把商品拆開從結構論證品質。

有一個品質管理辦法就是QAV(quality assurance visit,工廠品質巡查),分三個階段:

  • 第一是驗廠,看看這個工廠到底具備不具備為我們企業代工產品的能力;
  • 第二步是工廠量產能力的檢查;
  • 第三,調查工廠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驗證工廠是否具備自我改善能力,以及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暴露問題,自己定義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三步QAV也是甲方公司對供應商品質管理的標準化管理流程,雖然已經是非常完整的標準化體系,但在量產環節始終容易出問題。

於是NITORI又把本田汽車的整個品控團隊挖了過來,以做汽車的品質把體系導入管理代工廠。

很多產品做出來之後先試賣,試賣的時候NITORI要做三次品質確認,一次是日本的國標,還有公司內部的檢查,後者由品控團隊牽頭。

這兩次確認後,還有第三次的工廠量產的品檢,通過三次品質確認之後才可以量產,這個過程非常的麻煩。但是企業往往需要做一些麻煩的事情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所以我們在日本多次獲得國家級別的獎。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品質管理這東西,公司內部默默的努力是不行的,一定要讓消費者形成一個認知——這家企業在品質上很努力。

所以NITORI投放了很多的廣告,不是賣商品,而是賣品質,這不會馬上轉換為銷售額。但是這樣的方法,這樣一種品質的認知會建立公司和消費者的信賴關係,從長期來看會對公司的增長帶來正向的幫助。

02

SPA:製造+零售+物流

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在當下中國的零售行業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企業都想從純粹的零售轉向SPA。

簡單來說,SPA就是製造零售業,一個公司兼具製造和零售的能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優衣庫,NITORI其實進化了一步,除了製造和零售之外還加了物流。

日語裡有一個詞叫自前主義(意為企業獨自負擔全部經營費用)就是什麼都自己做。每個企業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事情確實是外包更加划算,但是有一些東西必須要內製化才會形成競爭力。

NITORI內製化之後形成兩個很強大的競爭壁壘:一個是具備貿易公司的功能,第二件事是物流,這一點跟京東非常像——自持物流配製體系。

為什麼需要具備貿易公司的功能呢,因為NITORI在中國有很多的工廠,所以在中國有一個子公司——專門做貿易的商社,他們做三件事:第一是商品開發,第二個庫存管理,第三個品質管理。

同時一個物流子公司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商品的保管、倉儲,還要管理商品的運輸、流通,第三個把商品送到消費者家裡去,配送這個工作他們要完成。

所以加上商社功能和物流功能,公司從製造零售業進一步演化成製造物流零售業。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就拿物流這一項來說,現在日本的快遞成本越來越高,現在的價格大概是兩年前的兩倍,但是我們通過內製化之後,相對來講受成本上升的影響就會比較小。

從公司整體來看,每一年花在物流上的錢都在上漲,但是和別的公司比起來,上漲的幅度要小很多,這就成為我們在SPA模式上競爭力的關鍵點。

另外NITORI公司的產品,進口到國內,出口到國外,包括一些通關報關的手續全部由自己來完成,不用第三方公司,自治化,內製化形成了整體的競爭優勢。

03

PB:首先把賣的最好的產品換掉

大家都知道PB(Private Brand)是自有品牌或者原創品牌,但要把公司裡什麼商品做成PB,以什麼樣的方式銷售PB,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NITORI是怎麼做的呢?

什麼商品能夠熱賣?一定是適合消費者,消費者認可、需要的商品才能賣得好,所以先要了解消費者的內心是怎麼想的,這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情況:消費者自己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東西,和自己不太明白想要什麼東西。

消費者對商品有明確的需求,希望你這個地方做得再好一點,那個地方規格再提升一點,如果有的話就會買,這樣的需求叫做needs商品,翻譯成中文是需求性商品。比如,可以擦掉的圓珠筆是很典型的需求性商品,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就會被開發出來,然後賣的很好。

消費者對自己想要什麼商品不是很瞭解,內心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做出來之後,他買來一看就覺得這是自己想要的商品,解決了他的困難,這種商品叫做欲求性商品wants。

到底要生產哪些需求性產品和欲求性產品,你要去思考,之後就可以決定你要生產什麼商品,之後就要安排生產。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NITORI的SKU裡NB(National Brand,全國性品牌)商品佔10%,剩下的90%都是PB,自有的。在PB裡面還分成兩種,真正的PB和SB(store brand,零售商品牌),可以理解為輕度PB,翻譯成中文就是貼牌商品,只是改一下包裝。

比如說康師傅的方便麵,你去家樂福也可以買,去沃爾瑪也可以買,家樂福跟康師傅說要做一個定製款,面還是老壇酸菜牛肉麵,包裝給換一下,印上家樂福的LOGO,就變成了家樂福的SB。

我們都說要做PB,但是當你真正去做PB的時候,需要思考這三個的關係。、

NITORI也是10、40、50的關係,這裡面有一些輕度的PB,比如說沙發的樣式是一樣的,但色系和尺寸是NITORI獨有的,這些都被算到SB裡面。

一個零售企業為什麼必須要打造自己的PB?在日本,NB商品的平均毛利大概30-35%, SB的毛利35-40%,但是做到真正的深度PB的話,毛利可以達到是55%以上。

反過來講PB也有很多風險,工廠幫你代工之後你必須要全部買斷,NB說白了可以賒銷,賣不出去可以退貨給廠家,但是PB是不能。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減少失敗的辦法,NITORI為什麼沒有做百分之百的PB,而是要留10%的NB——拿NB做試銷。發現某個產品拿來賣的很好,就開始做SB——改一個包裝、顏色、尺寸就變成自己的SB。發現這款商品真的很有潛力,然後開始研發做成自己的產品。

決定好了NB和PB之後,要選擇生產地,在日本企業裡面,商品部門或者買手部門裡面的人分成三種:DV、BY、MDDV負責流程和交付,負責商品的訂貨;BY是買手,負責商品的構成;MD是商品開發人員,決定商品具體在哪生產,怎麼生產。

比如說最近經濟不是很景氣,消費者都喜歡買稍微價格低的產品,所以1500的價格帶還要增加兩個品類,這就需要BY填寫。

DV、BY和MD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管理和管控公司整體兩萬個SKU所呈現的銷售業績。

首先淘汰最暢銷的產品,NITORI哪來的底氣?


兩萬sku在門店裡面有銷售的表現排名,賣的最好的20%,有拖尾巴的30%,中間的50%。每一年商品都要換新,換哪部分呢?NITORI會把賣的最好的20%和賣的最不好的30%換掉,而且首先把賣的最好的20%換掉。

哪個賣的好,先把哪個給換掉,這是我們更新商品的規則,每年一次,每一年更換50%。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公司能夠實現逆勢連續30多年增長的重要原因。

大家可能覺得很疑惑,這30%賣的不好的換掉可以理解,為什麼要把賣的最好的20%首先換掉?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爆款一出現,很快就會出現模仿者,後面就必須進行價格競爭——降價,我們絕對不想降價。如果一旦出現跟進者,顛覆自己的話,就很難賣的動了。Muji不能更新它的商品的話,它的消費者就會被別家搶走,NITORI為了避免熱賣商品被別人搶走,就需要不斷地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