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山居丨寒山寺行访记


兰若山居丨寒山寺行访记

寒山寺。摄影/高金仓先生。

【壹】

来苏州好多天了,一直想去寒山寺朝访,可惜似乎总是在忙着,终于能挤出点时间,在立秋后的江南天里,去看看。

寒山寺,在心里至少念想了快三十年,小时候,在洱海源头的小山村里,语文老师在简陋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枫桥夜泊》这首诗,然后深情地带着我们朗诵。小学校紧邻村里的本主庙,周围是大片的稻田和玉米地,微风有时会吹过学校低矮的围墙,稻米扬花的清香,会把瞌睡虫驱走,跟老师读诗的时候,大多都是这样的。

后来读了大学,去实习的时候,给学生讲课,我也和语文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下这首诗,对着几十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滔滔不绝的讲开去。

于是,寒山寺,渔火,钟声,枫桥,还有那落第踌躇,远离故乡的诗人,始终打动着我。


【贰】

和一千多年前的张继一样,我也云山万里地赶来姑苏,深入这城,路过这水,他为了考取功名,我为了谋点衣食,心里都一同的苦闷。

和以往朝访圣山或祖师道场的发心不一样,朝拜寒山寺,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也正是诗人那让天神不敢轻狂的诗句,寒山寺的文气一直盖过了历代僧人弘法的行迹。在佛门文献里,也鲜见出身寒山寺有影响力的僧人记载。当然,无论是诗还是法,在究竟处,是一样的。

所以,在寒山寺的门票背面,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子驻锡于此,故名寒山寺,又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而使寒山寺天下闻名。

就是这样的缘起。


兰若山居丨寒山寺行访记

普明宝塔。摄影/高金仓先生。

【叁】

乘着出租车,穿过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到了寒山寺后的江枫桥旁,桥新修不久,石拱桥,有优美的弧度,横跨在静静的吴江上,没有舟楫往来,渔火自然已熄灭了很多年,据说在明清时,苏州最繁华的时期,这里是江南很大的米市,商业兴盛,商船南来北往,如今都归于平静。

看到桥下翻涌在水面的蓝藻,我不确定是否到了诗歌里的枫桥,问了路人,回答说是,然后我又爬到桥上,看到了石刻:江枫桥。

站在桥头,远望,两岸楼房密密匝匝,苏州的富庶,丝毫不减当年,但有些美好,似乎就永远地绝迹了。


【肆】

我想我是从后门进的寒山寺,门票20元,有皈依证的免费,不知是寺院收,还是其他部门收。游客很多,手持大喇叭的导游,在大声地向她所带的旅游团推荐寒山寺的素食,有牵着手的青年情侣,老少齐全的家庭。

寺院的建筑很紧凑,不过规划合理,典型的园林型寺院,没有北方新建的唐式风格寺院的宏大巍峨。普明塔高耸笔立,直指长天,塔前立有一标志说明,叙述绕塔的功德,寒山寺还开辟了佛学编辑部,挂着牌子,应该是编杂志和印经流通的。还有个图书馆,对外开放,书架上摆满了佛学书籍,高悬的电视里,播放着台湾慧律法师的讲经视频,看得出来,寺里的僧众在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三宝地内,不遗余力地宣传佛法,正如一诚老和尚说过的那句话:本份事。现在能干好本份事的人不多了,都漂浮在妄想中,我就是其中之一。


【伍】

寺里我见到一位法师,用手推车拉着满满一车游客扔下的垃圾,穿过楼廊错杂的甬道,大领衣,装束严整,我正准备上前搭把手,但拥挤的人群,让我无法靠近,再看时,法师和他的手推车已消失在楼房中。

这一幕,出乎我的意料,吃惊不小,原来以为,这些杂务,在如此富庶的寺院,是由工人去干的,没想到僧人会亲自来做。

我得承认,进寺门之前,我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这座寺院的,因为素来不认同收门票的寺院,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瞬间平静下来,开始忏悔。


兰若山居丨寒山寺行访记

松影。摄影/高金仓先生。

【陆】

最显眼的是碑廊,赵朴初大居士题的名,当代书家和政治人物都写,内容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我看到启功先生的作品,寺里还单独立在显现处一块诗碑,是晚清朴学大家俞樾先生手书,向两位大家的作品,深深鞠了一躬,以示敬重。

还有其他的诗碑,是历代文士和名宿游寒山寺的感悟,试着读了几首,很平常,无神来之处。还有几幅线刻的中国画,情景描述枫桥夜泊的意境,其中一幅,张继被刻画得很传神,衣衫临风,帽带有些歪斜,坐在船头,手边是一坛冷酒,手里的杯子停在半空,我想,他应该是听到了钟声。


【柒】

寺里还有一小楼,悬着一口清光绪年间的钟,楼下还立着一块石头,起名听钟石,一位老者告诉我,买5元的门票,可以到楼上敲三下,我买了票,上去看了一下,没有敲。一直认为钟是法器,龙天耳目,不能乱敲,到这里算是开了眼界。

寺名的来处,源自高僧寒山子,他是个狂士,不僧不道不俗,在天台山中隐居,木食涧饮,留下许多诗篇,我常焚香捧读他的诗,他后来被佛教界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寒山子还有一位好友拾得,也是行迹怪异之人,是个孤儿,国清寺方丈丰干和尚捡回来的,取名拾得,他在寺里干苦役,还放牛,常把冷饭送给寒山子吃,还有一次,因为风把落叶吹落到他刚清扫过的地上,寺僧不知,责骂他偷懒,他很委屈,就用木条去抽打四大天王的塑像。晚上,护法神向方丈和尚哭诉,方丈和尚大笑了之。这三人,都是猛人,丰干和尚是弥陀化身,拾得是普贤,寒山是文殊,宗门还留下“丰干饶舌”的公案。

也弄不清楚,寒山子为何会从山林崖壁间来到这里,后人还以他的名字取代了寺院原来的旧名,后来还成就了一首不朽的诗。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子,把他的老朋友拾得也搬来,塑画形像,修建殿堂供奉,还流布起很多优美的传说,到清朝还被当成“和合二仙”,融入民俗,愈发深得人心。

寒山和拾得的像前,我见着一位女子,应该是香客,虔诚地跪着诵经,也许是怕忘了经文,看着手机读诵,这一场景,也令我感动。


【捌】

寒山寺除了诗碑,最多的就是摆放着各个时代的钟,可能有十来口,有的已经很破旧,这也许就是寒山钟声的因缘感召吧,如今,寒山寺除夕夜祈福的钟声,已经成为惯列,名动大江南北。还打破丛林规矩,增设敲钟的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敲响法器,为自己或亲人祈福,也许就如寒山和拾得一样,被当成了姻缘神,与人贴近了,才会有度化的因缘吧。

一首不朽的诗歌,在人间传唱,一座古寺,就一直在姑苏城,燃着香火,安慰所有颠沛流离的魂魄。

只要这首诗还在传诵,这座寺院就不会消弭于漠漠尘烟。

以张继的诗,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再次向他致敬,一并向隐者寒山子顶礼。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014年8月11日

于苏州狮子林某旅馆


【文丨林向松先生。作者系立身国学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联合会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