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何总能抓住犯人?瞧瞧最后一句写的啥

相较于如今的法律,古代的法律却尤为严格,虽然漏洞不少,可是在古代你一旦触发法律还是难逃法网。这是为何?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信息的传输也很不便,一旦他人作案之后早跑了,他们可没有什么身份证,就算是看到犯人了你也不一定认识,毕竟古代的“通缉令”可是相当的抽象的,可是在在犯人时却总能屡试不爽。

古代的“通缉令”都是出现在汉朝之后的,因为之前没有纸要想画一个画像还是很难的,就算是抽象也抽象不出来。不过在之后,一旦发现重大案件的犯人,一般都是会根据熟人的描述进行画像,之后将其画像分到全国各地。当然古代的画技和画笔也注定着很难画出人的原貌,所以最终能得到也只是抽象的画像。可是这样古人是怎么抓到犯人的呢?瞧瞧最后一句写的啥。

在古代“通缉令”中除了犯人的抽象画像,还有着一些犯人的履历,当然最后一句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赏银了,一般是几百到几千两不等,这个赏银一般是知情人和捉拿人的。这笔钱对于古代人而言相当于如今的一夜暴富了,就拿唐代的一个普通九品官员来说,俸禄一年也才15两,这些银子等于他们干一辈子了,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是天文数字,可以想象这诱惑是多么大。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何总能抓住犯人?瞧瞧最后一句写的啥

而且古代虽然没有户口这么一说,可是都是有着户籍的,如果来了一个陌生人,观察期言行举止也是很容易查处其问题所在的,再对比一下抽象派画作,基本是很容易抓获,毕竟大多数人都会关注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