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羅斯福號航母的問題還沒有告一段落,但這手頭工作可絲毫沒有放下,這不,又緊鑼密鼓的接收“弗吉尼亞級”的第18艘攻擊型核潛艇,看來還真是很響應特朗普的那句“工作,你們都要去工作”。


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冷戰時期,為了在核潛艇領域與當時的蘇聯一較高下,將新艇研發的重點放在了航速,下潛深度與靜謐性這三個重要指標上,新艇尺寸變大了,性能提升了,當然,其建造經費也自然上去了,這典型的代表便非曾制霸一方的“海狼級”莫屬。80年代末,美經濟並不算景氣,但一艘“海狼級”卻要30億美元,高額的造價,使得其飽受納稅人與輿論的抨擊,最後,用了整整14年才研發完成的它,只建造了三艘便草草收場。在這種情況下,美海軍迫切需要一種更便宜的潛艇來替代“海狼級”,適當將標準進行了下調,比如將排量減少,續航能力減少,並計劃建造費用盡量限制在“海狼級”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海狼級”康涅狄格號攻擊型核潛艇


不過隨著1991年年底蘇聯的解體,美海軍對新潛艇的用途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他們意識到此時已不再需要與蘇聯的潛艇爭奪水下制海權,而是需要一款全天候,且具備優良戰術打擊能力的潛艇來執行未來相對全面且複雜的戰略任務,如潛射導彈,護航航母,蒐集情報以及遠程秘密投送作戰部隊等,所以不再看中航速與下潛能力,而是將靜謐性歸為重點,自此,“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便應運而生。


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弗吉尼亞級”導彈發射井有12個,有一個可容納最多10名作戰人員的可回收航行器,為了防止近海水雷的潛在威脅,還配備了兩個長為6米的無人機器人和一個機械掛臂,通過潛艇的魚雷管發射,用來爆破或回收水雷。


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還與洛馬公司合作,研製出更為先進的高頻拖曳偵查主動聲納以及高集成自動化操控指揮系統,大量採用觸屏操作,為了更好的靜謐性,全艇上下還配備了600個震動噪音收集器,以便能第一時間收集修復潛艇異常噪音來源(要知道30億身價的“海狼級”也不過只配備了20餘個此類噪音收集器,足以可見其對靜謐性的重視),進一步加強了其水下航行的安全性與作戰能力,這都是以往美潛艇所不具備的革新技術。


多事之秋下的美海軍,不忘接收攻擊型核潛艇,這已是第18艘了

從2004年開始交付,至今年2020年4月4日,“特拉華”號(SSN 791)服役,目前已生產18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