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当人们提起索罗斯,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的是什么?


我生来一贫如洗,但绝不能到死仍一贫如洗————少年如是说

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他是风暴的源头,每一次出现公众面前,都伴随着灾难、浩劫、经济的倒退以及数百万人的失业。

他仿佛巨鹰一般掠过大半个地球,鹰眼之下,繁华转眼成空。

大英帝国,墨西哥王朝,东南亚经济四小龙,无一例外。在他的鹰爪下损失惨重,为他的职业生涯添加一枚枚罪恶的荣誉勋章。

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尽管如此,有多少人痛恨他,就有多少人崇拜他。

人们敬畏他对经济的破坏,但也更仰慕他赚钱的本事。

他的追随者遍布全球,在金融市场,他就是帝王,鹰眼所向,一呼百应,所向披靡。连庞大的国家机器都难挡他的锋芒,一人战一国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勋章。

他在灾难中长大,也在灾难中崛起。

他是索罗斯,一个金融界的巨鳄,但也曾是一个被生活百般折磨,饱尝贫穷苦难的普通少年。

是什么铸就了他今日的辉煌?性格,天赋,经历还是命运,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金融大佬乔治·索罗斯。

一、 家道中落,比贫困更可怕的是战争和屠杀

1930年,一个匈牙利男孩诞生,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富商之女,第二个孩子的出生给这个中产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不幸的是中产,不管是在哪个年代都是一个不稳定的阶级。不思进取的父亲很快就让这个家庭陷入贫穷。

律师父亲曾经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凭借聪明能干在匈牙利很快就做到少尉,正待大展宏图之际,却遭遇大败,成为俄皇的俘虏,但睿智的头脑和过人的胆魄让他很快成为俘虏的头目,同时也赢取了俄军的信任,随后在一次俄军的疏漏中成功组织了逃亡,为了逃避可能的追杀,他们躲避人群,在山川河流中逃亡,饿了就在山中摘野果,在河流中打鱼,终于回到老家。

讽刺的是,现实总比电视剧精彩,当他们像野人一般历经种种磨难逃回家中,才发现,那些同伴俘虏因为俄国革命的爆发,早早被释放归国,甚至先他们一步回到家中。

荒谬的现实与战争的创伤让老索罗斯斗志全无,将一切归于宿命,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人。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父亲,他还是称职的,他将大量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他教会小索罗斯很多技能,其中游泳这一项帮助小索度过了人生第一个难关。

艰难的日子还要继续,没钱了就变卖家中的资产,很快,富家小姐就不得不出去工作以补贴家用,可老索罗斯宁愿吵架也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养家糊口。

小索罗斯就是在这样在日渐贫穷的家庭茁壮成长,并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借钱这一神技。

即便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命运也没放过索罗斯一家。

1944年,小索罗斯14岁。浩劫降临,人类史上最残酷的种族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终于波及到匈牙利,索罗斯的故乡。

关键时刻,败家的老索罗斯身上再一次展现出过人的胆魄和智慧。

经历过战争的老索深知德国纳粹的铁蹄迟早要闯进匈牙利,所以他早早就在地窖、墙壁、厕所挖好了数十个逃生通道,托人办假证,笼络军官和犹太人,并训练儿子们躲避搜查与伪装,最后他们一家终于幸免于难,那一年匈牙利死去的犹太人多达57万,超过当地犹太居民半数以上。

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在这一场名为生存的冒险游戏中,小索罗斯成功闯关,完成了名为胆略、智慧的试炼。

非凡的经历让他学会:"非常时期行非常事,循规蹈矩的多半死了"。

写在纸上轻描淡写,天知道当时他到底经历了多少凶险,搜查,身份证被查,被举报任何一个纰漏都足以致命。可多年后他回忆说这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索罗斯充分继承了父亲的天赋,天生就是一个渴望冒险、胆魄过人的人。

二、异国求学,英伦版屌丝青年

1945年,躲过纳粹最后疯狂大屠杀的匈牙利,迎来了另一个的统治者——前苏联和它的计划经济专制制度。

天生不安分的索罗斯在父亲的影响下决定去自由,财富的象征之地——大英帝国追寻理想中的生活。

可首先,他得有一张出国护照。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将材料都准备齐全交给了哥哥在移民局的一个朋友,然后朋友让他们等待消息,再无后续。

无计可施之下,哥哥建议他每天跟着办证的工作人员身后,他马上执行了,一个星期之后,办证人员愤怒的咆哮:"谁的证都可以办,只有这个疯小子的证绝对不办"。

小索罗斯傻眼了,懊丧之余,只能硬挺着继续跟随这个快失去理智的工作人员身后,一个月后,工作人员气急败坏的吼叫:"快!谁去给我把这个疯子的证办了,让他从我面前立刻马上消失"。

1947年,17岁的索罗斯羞赧的接过证件跟父母告别,带着父亲给的微薄的钱财远赴英国,追寻财富与自由。

刚到英国的索罗斯的兴奋的,充满激情的,但很快,他就发现现实的骨感。资本主义社会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被资本家无情的剥削是他的唯一宿命。

父亲的钱很快用完了,为了生存,他只能去打工,首先他到餐厅做传菜员,从早上忙到晚上,赚取的微薄薪水都不够他在英国活下来。拖着劳困的身体他辞掉了这份卑微的工作,去农场开始新的人生,但这与之前有多大差别呢,更重的劳动,报酬提高的十分有限。

命运给每个人设置的坎坷是一样的,只是选择的不同造就了人生的鸿沟。

1948年,这一年他十八岁,花一样的年纪。天生不安分的索罗斯想,我是来这里寻求美好生活的,不是来从事体力劳动的,我要摆脱这个困境。

他决定求学,去读一个好大学。

刚来这边的时候,父亲让他去找一个亲戚,可亲戚除了让他见识到什么叫人情冷暖,并没有对他有任何帮助。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决定向亲戚救助,他写了一封信,信里很诚挚的表达他想上学的愿望,在这里他谁都不认识,只有这个亲戚能帮他,请他看在自己父亲的面子上帮自己一把。按常理,亲戚没理他。

索罗斯性格坚毅的一面出现了,冷漠并不能击退他,他开始每周写一封信寄给那个亲戚,两个月后,不知道是因为感动还是厌烦,亲戚帮他办好了入学介绍信。

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1949年,十九岁的青年索罗斯通过自己的刻苦攻读,终于考上伦敦经济学院,一开始他选择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很快他发现他的理论跟实际并没有什么联系,空旷的理论层面的东西并不能让他满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自由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哲学理论,波普对开放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引起他深深的共鸣,波普本人对索罗斯的印象仅限于一个东欧的青年仰慕者。但他的思想却深深的影响了青年索罗斯,他以此为引,提出了日后让他纵横投资界的独门秘诀:"反身性理论",可惜的是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没人看得懂他的那一套神奇哲学理论。

可惜的是哲学上的兴趣对他完成当时的必修课程并没有多少帮助,而哲学上的研究也不了了之。

与学业的艰难相伴而行的是经济的拮据,差点让他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能顺利的完成学业,他只能边攻读边求学。

即便是卖体力的劳动,也面临竞争,没多少地方愿意聘用还在读书的他,最后他只能找一份在夜间替换搬运工的兼职。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

白天十几个小时的读书加上夜间的劳作,以他的强壮的身体也有点吃不消,在一个劳困交加的晚上,搬运重物的时候砸断了腿,一只腿可干不了活,他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

为了活下去,他来到犹太人救济中心寻求救济,可工作人员一听说他还在读书就冷冰冰的将他拒之门外,还讥讽道:"有钱读书还拿什么救济金?"

年轻的索罗斯很愤怒的辩解:"正是因为要求学,所以才失去收入来源,如果不读书,我打工就能养活自己,还需要来找你们寻求救济吗?"

可工作人员依然冷漠无情的拒绝了他。

绝望、羞耻如附骨之疽狠狠包围着他,想起生活对他的百般折磨,他愤怒的站起来,狠狠一挥拳头,对天空怒吼:"我生来贫穷,但绝不会到死仍穷困潦倒"。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问题。

为了活下去,过几天,他再次来到救济中心,谎称自己因为腿断了,已经休学,因为腿伤已经失去劳动能力,请求救济。

这一次,救济中心没有为难他,很顺利的为他办理了救济手续,需要他一周过来领取一次,每周一次来面对工作人员的傲慢冷眼的确让他很难堪,但索罗斯比任何人都清楚,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他忍了。

一段时间后,救济中心查出他退学造假,取消了他的救济金,幸运的是,他腿伤复原,还在同学帮助下,找了一份游泳池救生员的兼职。

游泳馆那边人很少,薪酬不菲,他终于有了大量时间读书学习,靠这个他顺利的完成了学业,在1952年,22岁那年,拿到伦敦经济学院哲学学士学位,顺利毕业。

三、 初入职场,几经波折找到方向

生活总是那么滑稽。虽然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拿到学院的毕业证书,但从记载来看,这对他找工作并没有起到什么卵用。

青年索罗斯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一份销售代表的工作,公司还给他配了一辆车,不善言辞,不善于想象和比喻的性格让他在销售工作上寸步难行。

事实证明,天才就是放错位置的垃圾。

这位未来的金融大鳄,在销售代表岗位上的表现不会比一个口吃好多少。尽管他满腔赤城,但由于当时成熟的商业网络已经划分了固定的区域、地盘,品牌商只接受工厂的供货,不接受上门推销的模式,所以他几乎是一无所获,终于只能在一个月后交了一份白卷,卷铺盖走人了。

后来他又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当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以他当时的情况,只能找到销售的工作,同样干的差强人意。

骨感的现实没有击垮乐观的索罗斯。他觉得自己应该进入金融业,收入会比较高,但金融业入门门槛又很高,当时英国金融界能进去的基本都是关系户,连知名学校毕业的本地人都难以进入,何况他这个东欧人。

再一次,坚毅的性格让他决定写信寻求转机。

他给所有知名银行的经理、副总经理寄送信件,介绍他的经历,特长和学院背景。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竟然成功了。

一家公司录用了他,原因是他们的董事是匈牙利人,他愿意拉这个老乡一把,这样的剧情十分狗血,也很励志。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金融业,有一件自己的办公室,不菲的薪酬,他很满足。

命运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总有必然。

终于进入金融业了,接下来,我们的金融奇才是不是应该大展宏图,技惊四座,让我们的匈牙利老乡过一下当伯乐的瘾呢?

现实依然很残酷。

为了给索罗斯施展天赋的舞台,该公司提供了三个岗位给他一一试手,账目录入员、资金交易员、总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对数字要求极为精准的工作要求与他不安分、喜欢创新、冒险的性格形成的极大的冲突。

不喜欢数字怎么能当银行职员,不习惯于所进入行业的规矩,怎么能在此呆下去呢。

最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终于认定他一无所长,委婉的表达了他于公司可有可无的意见。

少年索罗斯:历经千重劫练就不死心

生如蝼蚁,命薄如纸当立鸿鹄之志。

1956年,26岁的索罗斯下定决心,离开这家认为他可有可无的公司,怀揣3年工作积攒下的5000美金,再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远赴美国追寻梦想。

这一次,命运终于对他青睐一次,因为美国这家公司没有对欧洲市场熟悉的交易员,所以公司就把欧洲市场的分析业务交给他来做。

再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份工作,索罗斯的哲学天赋让他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凭借对欧洲市场的熟悉,他撰写了一篇篇高质量的分析报告,里面有的是根据资料整理,更多的是他根据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进行的推测。

当时整个华尔街没人做欧洲市场这一块,他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甚至摩根之类的顶尖机构也来咨询他,参照他的分析报告进行投资交易,这让他声明大燥。

很快他便有机会进入交易领域进行投机与套利。

潜藏在他身上神一般的投机天赋终于有机会一展所长。

舞台已经搭建好,its soros's show time!

4、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5、 风起于青萍之末,乘风而上掠食全球

(由于篇幅过长,拆分成两篇,还请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