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量老师:重新定义“内容营销”


洪量老师:重新定义“内容营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入口开始和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的关系越来越弱,相反,决定你的内容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消费的,不再取决于SEO,不再取决于分发渠道,它只需要一个条件:你的内容是否足够好?是否能让更多的人转发和推荐?

换句话说,内容本身的价值、打动力与内容的传播、用户消费几率等越来越合一,一个内容能不能火?本质上越来越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认可它、传播它?

——洪量

在新媒体竞争下,“内容营销”需要重新定义,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三个方面:

1、“实用”内容传播时代已经到来

内容信息的传播,无疑是争夺用户注意力的一个过程,要想将信息传播好,首先要了解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即需要我们精准地找到用户注意力和行动的“入口”在哪里,截止目前,传播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不相同,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推动我们向前发展:

第一传播阶段是“露脸”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变迁,从古老时候挂在店面上的牌匾、酒旗,到后来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等传统媒体,在“露脸”传播时代,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制作的信息,选择适当的地方、适当的媒体、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展示.

营销人最在意的是信息被人们关注的次数,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类似黄金时间、黄金地段、黄金版面、收视率、发行量、日活跃用户数等效果评估词汇。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初期也属于这个时代,那时的互联网属于单向传播,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网站(露脸),网站建好了,不需要推广也会获得一些业务。

“露脸”时代出现在注意力红利时期,随着传播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目标受众的注意力逐渐被稀释,信息传播时代逐渐进入第二个阶段:被发现阶段。以数字化营销为例,随着网络信息的丰富,公司如果仅建好网站,那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里,你的信息很难被人“找到”,更加不可能被人“了解”、“喜欢”和“忠诚”。

洪量老师:重新定义“内容营销”

图1-3 网络营销“四步骤”

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在网站建好后,还需要将网站推广出去,让网站上的信息被人发现。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百度、谷歌、淘宝等搜搜平台已经为你铺好了路,公司网络营销推广业务有效升级为门户网站广告、搜索引擎优化和竞价排名,那时国内最值钱的互联网公司百度就是在这个时代迅速成长起来的。

今天,我们已经稳步走在营销传播革命的第三个阶段:实用阶段。这一阶段是由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所开启的,要想阐释“实用”阶段,就必须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细分,根据人们的需求,信息应该是分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所谓“有用信息”是指对目标人群有用的信息,所谓“无用信息”是指目标人群觉得可有可无的信息,显然,信息的“有用”还是“无用”,除了信息本身内容质量有关,还与目标人群的需求密切相关,如医生觉得“有用”的信息,律师不一定觉得“有用”。

正是这样,人们开始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而主动屏蔽不相干的信息,如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订阅专业的杂志,收看某专业电视频道,关注相对应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垂直门户网站,下载相对应的APP。

各个信息传播阶段疾步紧逼,营销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露脸”时代,追求的是“速度为王”策略,那个时代的先驱,基本上是谁更早展示公司的信息(如建公司网站、开淘宝店),那么在后来者追上之前,你完全占尽优势;

在“被发现”时代,追求的是“技术为王”和“资本制胜”策略,你率先掌握了搜索引擎的规则,那么恭喜你,你会很轻易地将竞争对手甩在你身后,稳居搜索排名领头羊地位,你会获得更多的流量,可一旦他们也掌握了规则,那竞争重新变得更加激烈,资本成为取胜的关键(如竞价排名、网络广告);

而到了“实用“阶段,信息的选择权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内容是否“有用”在这个阶段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2、内容是流量成本最低的方法

对于商家来说,最在乎的是产品的销售额,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产品的销售额而展开的,影响产品销售额的因素有很多,但仔细总结大致包括四个要素:来访人数、转化率、客单价、购买频次,其公式为:

销售额=来访人数*转化率*客单价*购买频次

这四个影响因素中,来访人数是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条件,是整个产品销售模式进展的源头,在传统线下实体店,来访人数代表着每天、每周、每月进入店铺的人数,人数越多,潜在目标客户越多,购买者也就越多;在互联网领域,来访人数可以简单地视为网站用户流量,即每天来你网站上浏览信息的人数,用户流量越大,代表来访人数越多。

获得更高的用户流量是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所追求的核心,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进行各种网站推广,在这些方法中,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付费的;有些是效果快,有些效果慢;这需要我们衡量。在各种推广方法的衡量标准中,需要引进一个词:流量成本。

所谓流量成本,是指我们每获得一个客户,要为此付出的基本价格,如某服装店进行选址,有两个选择:

选择1:是一个热闹的商业街黄金地段,一个合适的服装店店面月租金需要10万,根据商业街人流量,预计每个月到你店铺的人流量为5000人次;

选择2:是这条商业街的一个偏僻拐角处,同样大小的店铺店面月租金只需要4万,但人流明显减少,预计每个月到你店铺的人流量为1000人次。

你会选择哪个店面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应用到“流量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流量成本=该段时间的营销费用/该时间段购买用户数

可以算出,“选择1”的流量成本为20元/人(10万/5000人);“选择2”的流量成本为40元/人(4万/1000人)。可见,看似“选择2”的租金费用更低,实际上“选择1”更实惠。

实体店铺有流量成本,网站同样也有流量成本,而且信息越多,竞争越激烈,流量成本就越大,早期流量红利时代,建一个网站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潜在客户,那时流量基本上是免费的;后来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信息“被发现”越来越难。

如你在网上发布某产品信息,正常情况下它可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第十几页(几乎没人搜索),根本无法获取流量,并且通过SEO(搜索引擎优化)也越来越难将其排名靠前,商家只能够通过广告竞价的方式来获取搜索排名,

而各大搜索引起竞价排名是按广告点击付费进行计算的,排名越靠前,单次广告点击费越高,你的流量成本也就越高,而流量成本增加势必影响企业产品利润:

产品利润=产品价格﹣产品成本﹣渠道成本﹣流量成本-其他成本

为什么电商会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力那么大,主要原因就是电商的渠道层次较少(甚至零渠道),渠道成本很低(甚至为0),而传统渠道的层次较长,渠道成本较高,这样相比传统渠道,电商具备更多的价格优势和利润空间。

但随着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商家对广告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黄金广告位的价格越来越高,流量成本也就越高,一旦当流量成本超过产品利润,那么电商企业同样会出现亏损,如今,电商不赚钱、亏损甚至倒闭已经习以为常了。

上述阐述至少说明两件事情:其一、在当下,用户流量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其二、流量成本才是决定营销推广成功的关键。通俗地说,企业运营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流量问题;

第二、流量成本问题。

如何以“低成本”获取大流量自然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内容引流最为有效。如移动健身工具keep APP就是通过内容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接近“零成本”运营,让一款垂直小众的健身应用迅速获得200万量级的用户规模的:

在keep APP上线前两个月,keep APP的内容编辑团队就开始运营新媒体,每天绞尽脑汁地撰写优秀的原创内容,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用户的喜爱和传播,让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可以快速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也为keep APP上线做铺垫,经过两个多月的内容和口碑的沉淀,优质的内容终于换取了好的回报,keep APP上线之初,新媒体账号已经累计“10W+”粉丝,并在垂直领域有了一定的“声量”。

紧接着,他们锁定了近百个目标用户关注和喜爱的垂直社会化媒体,比如百度贴吧(健康吧、减肥吧等)、豆瓣小组、微信减肥健身互动群、QQ减肥健身互动群,在这些地方密集“播种”,长期连载很多用户健身经验的干货内容,通过内容驱动,让优质内容聚集人气,由此培养积累了一大批固定粉丝。

当keep APP产品上线的时候,他们将这些帖子同时引爆,几乎在一夜之间,告知读者这些包含价值的经验都是通过一款名为keep的APP来维持的,那段时间,keep成为健身圈热议的对象,keep APP在IOS渠道日下载量超过4万,很短的时间就积累了几十万用户。

3、内容价值正式回归

在过去20多年里(PC互联网时代),人们消费内容的核心入口有两个:一个是搜索,另一个是门户网站。对于这两个核心入口,你会发现,一个内容在这两个入口能否获得更多点击量和流量,其实并不取决于你的内容质量的好不好,

而是你的SEO(搜索引擎优化)做的好不好,网页内容能不能关联到足够多的关键词,能不能让网页出现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结果页面靠前位置;或者取决于你与门户网站的编辑好不好,能不能得到他们的私下“照顾”,让你的内容展现在网站首页或其他重要位置。

所以,在PC互联网营销时代,做内容的人,更多的是愿意把时间用于琢磨SEO怎么做,以及怎么才能搞定核心的内容分发渠道,借此迅速获得巨大的访问量,

正因为如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网络营销人眼中,内容被视为一种手段而存在,很少被人视为目的,他们更在乎搜索引擎收录了网站页面数,更在乎内容中的关键词设置,更在乎内容如何快速简单粗暴地给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在他们眼中, KPI(重要绩效指标)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内容本身的价值如何,并不重要。

因为KPI的存在,很多时候导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做的事情都是机械化的,甚至忽略了内容价值而仅仅考虑如何“吸引眼球—引发兴趣—点击打开阅读”,为此,无数内容营销人变成“标题党”,将一篇篇并不怎么样的文章取一个博引眼球的标题,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活下去,做了一些违背初衷的现金流业务…

这种做法对以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为内容消费入口的PC互联网时代是可行的,即便是现在,短时间内玩点小花样或小技巧,确实能获得了流量,让短期数据指标拉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其实是并不可取的,因为仅仅靠“标题党”和运营推广建起来的平台,很容易导致受众没有什么成就感,甚至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平台的价值在哪,这样受众往往对你的平台产生不信任,甚至失去兴趣。

其实,任何商业行为流程可以简单地切割为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两个阶段,创造价值是一个势能积累的过程,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将产品的品牌势能提升,相当于把千钧之石推向万仞之山,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目的就是获得一个巨大的势能;

传递价值阶段则是在万仞之山上将千钧之石一把推下去,在下降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你要想把石头推得更远,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在创造价值阶段,把石头尽量推高,获得足够的势能;第二、在传递价值阶段,让阻力尽量变小,这样石头滚得越远。

洪量老师:重新定义“内容营销”

图1-4 商业行为流程

基于这个原理,对于媒体而言,信息本身的内容力决定媒体平台的势能高低,竞争环境、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则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阻力”,在早期“露脸”传播时代和“被发现”传播时代,商家尽量通过提升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来降低“阻力”,如不少商家通过广告轰炸推动产品信息持续前进。

可如今,媒体平台分流严重,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阻力”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已经具备信息的选择权,如果信息内容力(势能)依旧很低的话,那它是没办法运行很“远”的,内容价值正在回归。

这种回归,与内容在用户目前的流通路径演变有关,今天人们消费内容的入口,已经慢慢从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转变为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知乎等这样的平台,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入口开始和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的关系越来越弱,相反,决定你的内容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消费的,不再取决于SEO,不再取决于分发渠道,

它只需要一个条件:你的内容是否足够好,是否能让更多的人转发和推荐。换句话说,内容本身的价值、打动力与内容的传播、用户消费几率等越来越合一,一个内容能不能火,本质上越来越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认可它、传播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