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在欢迎援鄂医疗队归来的人群中,一个小伙喊了15声“妈”的视频,看得我泪奔。视频下方的弹幕上,也有网友留言说看哭了。我想这些流泪的人应该大多数都是母亲的身份,因为孩子的那份心意做母亲的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孩子声嘶力竭呼喊妈妈背后的心情,每一个妈妈都会感同身受。

1.

这个视频的内容是大连援鄂医疗队归来时,在迎接英雄们的队伍中,有一个17岁的小伙,双手高举着妈妈头像的大幅照片,在看不到妈妈身影的时候,在人群中大声高呼“妈--妈”,一连喊了十几声,这声声呼喊,充满着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那种盼母归来的急切心理,是人之常情,但他的呼喊却感动了很多人。

这的确是让人动容的一幕,做为母亲,是一位善良的白衣天使,她奔赴的是与死神较量的战场,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逆行。母亲每天身处的是病毒肆虐的疫区,每天面对的是已经染上病毒的患者,每天工作的负荷都很大,日夜辛苦地工作,可能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母亲可能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而且,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做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怎能不担心母亲的安危呢?

孩子声声深情对妈妈的呼喊是爱的召唤。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母亲在疫情的最前线战斗了一个多月,儿子在家里也承受了一个多月对母亲的想念与担忧。习惯了与母亲的朝夕相处,习惯了母亲的陪伴与照顾,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想在援鄂的医疗队伍中或者武汉本地的医生中,有很多像这位小伙的父母,他们长时间奋斗在疫情前线,不顾个人的安危,与病毒与死神抗争,治病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高尚品格。

有多少个医生,就有多少个家属在默默地全力支持着他们,做他们坚实的后盾,不给他们增添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烦恼,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抢救病人的工作中。这其中又有多少个没有成年,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啊,他们饱尝着对父母的思念,忍受着没有父母呵护的孤独。在这场疫情中,每个医务人员的家属同样是奉献着,他们同样是值得敬佩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父母对子女的奉献,其实,孩子对于父母的那份情和爱何尝不是珍贵又让人感动的呢!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2.

去年,看央视《等着我》一期节目,是儿子寻找出走17年母亲的内容,看得我泪流满面,同时也心情沉重。

寻母的小伙叫王红刚,重庆人,是毕业于北大物理学院的研究生。他的母亲于2002年离家打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母亲。母亲上学时学业优秀,曾经的理想是考上北大,但因为高考时生病错失考学的机会。结婚生子后的母亲把上北大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有文化的母亲很早就帮儿女树立读书考学上北大的理想。

母亲灌输的理想在儿子王红刚的心里埋下了种子,然而,当王红刚真的拿下北大物理学院研究生的毕业证时,却不能与母亲分享他为母亲圆了梦,把当年她的理想变成了收获的果实。母亲自离家以后,只给已经读大学的王红刚写过一次信,之后就音信全无。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17年来,王红刚一直被思念母亲的情绪煎熬着,在他收到母亲写给他信的大学时期,就曾按母亲信上的地址去深圳找过她,但母亲那时已离开那个工厂,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她也一直没跟家人在联系过。从此,寻找母亲成了王红刚的信念,两个妹妹在他的资助下都考取大学,也都参加了工作,他们兄妹三人都按照母亲当年的心愿,有了出息,有了很好的未来,而母亲却看不到儿女为她圆梦,为她争了光的这一刻,孩子们也不能与母亲共享,成了和孩子们心中最大的遗憾和最痛的事情。

《等着我》的现场,王红刚还是没有找到母亲,17年了,他心里一直在深深地惦记着母亲,母亲和他们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他一点都没忘记,他始终铭记着母亲对他的教诲,心里藏着母亲对他们的爱,以及他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牵挂,从上大学时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寻找母亲。可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母亲的任何线索,那种沉痛的心情和绝望的念头,时时折磨着他,对母亲的那份担忧,是一种锥心之痛啊。母亲一天找不到,他的心就一刻也不能安宁。

儿子,对母亲的无尽的念与爱让他寻找母亲的步履依然不能停歇。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3.

2017年备受人关注的杀死辱母者的于欢案,曾经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虽然,于欢杀人是犯罪行为,但面对罪犯对母亲的凌辱,作为孝子的他真的是不管不顾,容不得思索,他只想保护母亲,拼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母亲,甚至,不惜豁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

战争年代有伟大的母亲为保护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冲向敌人刺刀的事例,当今还有为救老虎口下女儿而被老虎咬死的母亲,还有为救孩子葬身火海的妈妈。母亲为了孩子可以牺牲生命,但像于欢这样的孩子为了母亲,也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好男儿邱炳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在母亲患了脑出血之后,他在医院日夜陪伴着母亲,当母亲因病偏瘫,躺在家里,他也没有嫌弃母亲,只要能看到母亲,他的心里就踏实,他说:只要有妈妈在,家就在。他为妈妈洗衣做饭,照顾病床上的妈妈。为了给妈妈治病,他除了在花店工作,还做了很多兼职,每天他都要回家几次,给妈妈擦身,洗脸、喂饭,帮妈妈学习走路。2012他考取了武汉体育学院后,为了照顾妈妈,他带着妈妈上了大学。虽然后来妈妈离世了,但他做到了对母亲的尽孝。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还有那个在南昌理工学院上大学的女孩赵金凤,为了照顾偏瘫的母亲,也是带着母亲上了大学。好多个照顾瘫痪或痴呆母亲,背母上学或上班的孝子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们都是励志上进的好青年,对患病的母亲不离不弃,他们一边忙于学业,忙于工作,一边悉心照顾着母亲,在他们心里,即使母亲生病不能自理了,母亲也是他们的依靠。母亲在他们幼小时怎么照顾他们,他们就回馈给病中母亲同样的照顾,爱与被爱在母子间循环往复。

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不管她有怎样的身份和怎样的处境,我们都不能抛下母亲。

我想,世上最亲的亲人就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骨肉血亲,人间最深最大的爱莫过于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而世间发生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与孝的故事,也让人感觉世界的美好。

母爱有多深,孝心就有多重,浓浓母爱情,拳拳赤子心,孝心是爱心结出的硕果。母爱是力量,孝心是温暖,母爱是伟大的,孝心也是可贵的。每个享有母爱的人都是幸福的,每一个得到孝心回报的父母也都是快乐的。


小伙在人群中,喊援鄂归来的母亲十五声“妈”,泪水中的感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