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健康飲食?記住這8條規矩→“四要四不要”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飲食?記住這8條規矩→“四要四不要”

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引導孩子孩子重視飲食衛生。

家長要儘量引導孩子遵循這8條規矩,做到“五要,三不要”,即:

○ 1要▶吃飯要定時定量

小孩子按時定量進食,可以使胃有規律地自動分泌消化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吃進去的食物,要在胃裡停留3~5小時才能排空,因此,小孩子每餐間隔3~5小時最為合適。

最好不要給小孩子經常吃零食,因為這樣會使胃得不到休息,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影響食慾,甚至得病。

○ 2要▶吃飯要細嚼慢嚥

小孩子吃飯不宜太快,要細嚼慢嚥,每次進餐約30分鐘為宜。

細嚼慢嚥可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同時使食物與口腔中的唾液較好地混合,便於吞嚥和引起胃消化液的分泌,這樣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以及營養的吸收。

○ 3要▶要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

家長要引導孩子注意飲食衛生,比如飯前吸收、吃飯時不要用手抓飯、不要隨便吃剩飯菜等。

另外,對於較小的幼兒,最好配齊專用的餐具,並教Ta學會使用。

○ 4要▶要給孩子吃好早餐

對於身體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來說,吃好早餐尤為重要!對於活潑好動或是讀書用腦的孩子來說,一個上午能消耗不少能量,如果不吃早餐,身體消耗的能量將得不到補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就會消耗體內儲存的養料,嚴重的還會出現低血糖,表現為面色蒼白、體倦乏力、頭暈目眩、出虛汗等,影響孩子學習和身體健康。

× 1不要▶不貪吃、不偏食

貪吃、暴飲暴食,專業來講叫做嗜食,是指非常喜歡吃的食物,又解釋成極為享受地享用食物。貪吃會使食物超過胃腸道的消化能力,損害孩子的脾胃功能,導致胃痛、嘔吐、洩瀉、消化不良,長期貪吃還會造成肥胖病,影響身心健康。

偏食,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指只喜歡吃某幾種食物的不良習慣。偏食會導致孩子營養失衡,使Ta食慾下降、營養不良、身體瘦弱、抗病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因為缺乏某種營養素而引起營養缺乏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腳氣病、壞血病等,直接影響孩子生長髮育和自律。

× 2不要▶吃飯不要分心

家長要引導孩子吃飯不要分心,並讓自己做好榜樣,不論是家長本身還是小孩子,吃飯時都儘量不要看電視、玩手機,或是邊吃邊玩。

還有一點家長需要注意,不要在吃飯時批評訓斥孩子,以免影響孩子的食慾和胃腸的消化功能。

× 3不要▶飯前不要吃甜食及大量飲水

家長要引導孩子,飯前不要吃甜食及大量飲水;飯前吃零食會影響食慾,飯前大量飲水則會加重腸胃的孵蛋、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 4不要▶飯後不要立即活動

學齡期的兒童,飯後要休息30~60分鐘,然後再開始學習、做功課,或進行體育運動。晚飯後要休息1~2小時才睡覺,避免因飽餐後胃部膨脹而影響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