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关于55年前的4月9日,人民海军航空兵8师24团歼-5四机编队,在海南岛上空拦截美海军从“突击者”号航母上起飞的F-4B四机编队的那场战斗,网上已有很多相关细节:比如美军原本出动的3号机起飞时就因故障坠毁、不得不临时增派1架F-4B;接替3号机位置的4号机(呼号为Showtime 602)却被其他F-4B发射的空空导弹误击击落(是1号机/Showtime 603还是5号机/Showtime 610所为,目前尚有争议),我机则无一损失。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Showtime 602较为完整的残骸于1965年6月2日运抵601所,用于研究分析;一并打捞上来的还有AIM-7D“麻雀Ⅲ”导弹的残骸等,成为后来研发霹雳-4的基础

此前在1960年2月16日,空19师8架歼-5拦截蒋匪空军一大队4架F-86F时,也成功躲过敌“响尾蛇”导弹的攻击,我军飞行大队长王子民还击伤1架F-86F。这两次成功应对当时最先进的美制空空导弹的战例,足以告慰在1958年的海峡空战中,被“响尾蛇”导弹击落牺牲的王自重烈士了。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两支英雄部队的传人,早已整建制换装国产第三代重型歼击机:上图为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参加2018年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下图为空19师与空2师歼-11战机混编起飞,为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进行训练

而在这几次空战中形成的一套规避美制空空导弹的动作,人民空军也将其无私传授给了“徒弟”——即将与美机展开殊死搏斗的,越南人民军空军921团的米格-17F/歼-5飞行员们,让越战初期的美军吃了瘪。而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有飞行员曾目击过越南空军一些米格-17F/歼-5外挂K-13导弹,这型主要用于米格-21的导弹,就是根据王自重血洒长空的那场战斗后我军缴获的“响尾蛇”导弹,由苏联仿制的。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921团作为我军亲传,在越南战争中取得了出色的战功。关于这支至今仍在用落后的苏-22战斗轰炸机的老派部队的一些战后掌故,我们之前曾经写过一些

相比之前由米格-17PFU尝试挂载无线电驾束制导的K-5导弹(北约代号AA-1),让米格-17挂载红外制导、更好用一些的K-13(北约代号AA-2)的尝试最早是在1964年。当时一架挂载K-13空空导弹的米格-17PF成功通过了苏联国家验收试验,只不过苏军当时已经有了更好的新机,米格-17基本用于训练和对地攻击,也就没有在其内部推广使用。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各国都不乏给老机挂新弹的事儿,苏联也不例外,比如这架米格-19P(我国仿制型为歼-6甲)就加装了2枚K-13导弹

相信通过我们之前的内容,了解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军打击蒋匪空军“黑蝙蝠中队”那段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米格-17PF在低空拦截拥有完善电子设备的敌侦察机是多么不易。也有一些朋友畅想过,如果能在米格-17PF/歼-5甲飞机上改装K-13/霹雳-2空空导弹,是否能够提升打击这些暗夜飞贼的效能?

这事儿得分两头说,首先我军随米格-21F-13进口的原装K-13空空导弹数量不多,其仿制型霹雳-2直到1967年11月才定型,少量原装弹当时正随米格-21F-13在南疆值班抗击美军无人侦察机(尽管受限于为大型机优化的引信动作逻辑不适合对付小型无人机、以及导弹早炸等可靠性问题,效果也一般),没法匀给其他部队用。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顺便,有资料称1966年3月18日,我军米格-21使用这款在K-13导弹的基础上截短弹体减重、更改控制系统、增大翼面提升高空作战性能的霹雳-2A导弹,击落了一架“火蜂”无人侦察机。但空军战史上并无这个“我军空空弹首个战果”对应记载,它的故事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挖掘

另外,“黑蝙蝠”都是在夜间无月光条件下出动,这种情况下,我机使用K-13必须依靠RP-1雷达与导引头交联随动才能完成截获;而“黑蝙蝠”中队的侦察机特别是P2V-7U这种电子战设备完备的型号,对RP-1雷达的干扰效果极强;如果雷达不能截获目标,那么仅靠K-13导弹自身狭小的跟踪范围去盲目截获,基本不可能咬住边释放干扰边规避的敌机。

而从蒋哲伦和王文礼两次驾机截杀“黑蝙蝠”的经验来看,在实现稳定占位并完成雷达截获之后,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超低空空域,相比使用限制很大的空空导弹,航炮还是更为值得信赖的武器。所以,即使我们当时有足够的K-13导弹可用,它也并不适用于在暗夜里打击“黑蝙蝠”。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越战期间,越军的米格-21PFM等具备雷达的型号夜间拦截B-52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不过此后越南战争的经验证明,K-13导弹虽然不算先进,但在昼间空战中仍能给美军飞机造成很大麻烦;加上霹雳-2也解决了批生产可靠性问题,1975年6月经上级批准,空军的歼-6系列飞机开始批量加挂霹雳-2(到1981年霹雳-2导弹停产,共改装562架)。至于当时已经成为二线装备、用于训练和对地攻击的歼-5系列,虽然自用型的确没有增挂导弹,但从史料中仍能找到一些与“四挂架歼-5”有关的蛛丝马迹。

比如1977年7月,空军工程部同意了空军吉林5704修理厂提出将米格-17AS(增加一对挂点的对地攻击型)的升降舵操纵系统改为和歼-5相同的形制,以改善操纵性能的建议,并要求将具体改装图纸往空军当阳5710修理厂也寄一份。虽然目前公开史料中并无我军曾引进米格-17AS的证据,但考虑到当时空军各修理厂长期承担援外修理业务,至少说明我们通过这种渠道接触过米格-17AS。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与游戏里不同,现实世界中的米格-17AS主要挂载火箭弹和炸弹,用于对地攻击

而在米格-17AS的用户中,选择在外侧挂点上挂载空空导弹的例子,长期为人所知的主要是古巴空军的米格-17AS。据说古巴空军还尝试过在米格-17的外侧挂点上挂载反坦克导弹之类,不过古巴距离我国太过遥远,并无我军航空修理系统为其修理过米格-17的记载,估计很可能是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折腾上去的。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古巴空军米格-17AS挂载K-13导弹飞行的两张照片

当古巴的这些老古董退役后,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挂载空空导弹的米格-17系列就此成为绝唱。然而在米格-17第一次投入战场的地方(根据时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翻译的石耀华回忆,1953年4月,苏军派出4架米格-17前往浪头场站进行战场测试),至少已经部分完成导弹化改装的它们,却一直保留到......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2015年3月,人民军空军的米格-17F/歼-5首次被目睹到挂载K-13/霹雳-2空空导弹。除了10架新生产的歼-5之外,我国后来也向其提供过一些翻修过的米格-17F,与歼-5混合使用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背景里这架人民军空军的歼-6也加装了导弹挂架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虽然还有一些能飞,但这些正经的抗美援朝功勋战机米格-15比斯就没这个必要折腾挂架了

说到这些还能飞的“老比斯”,如果能像俄罗斯用T-72B1MS换老挝的T-34/85那样,让这些连涂装都不用换的(为了掩护身份,当年志愿军空军用的就是人民军空军的涂装)米格-15比斯,也能有机会编队受阅,再安排歼-20编队紧随其后,相信对于以王海司令员为代表的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人民空军老飞行员,以及今天的后辈们来说,这种鲜活的历史传承一定有着非凡的意义。

海峡上的罕见空战:我方不费一炮一弹,战果却是1比0获胜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想法罢了,而受疫情影响,俄罗斯今年的红场阅兵还能不能办,倒确实是个难说的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