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作為急診ICU的副主任,大年初一,張新莉就毫不猶豫地報名要求到武漢前線去。武漢沒去成,服從醫院的安排,隨時準備到大連市六院支援。在進駐六院前,積極認真參加各種培訓,等待命令,隨時出發!

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作為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新冠肺炎大連救治中心醫療隊隊長,張新莉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她提前三日到達市六院,進行進入應急病區的最後培訓。並及時與酒店溝通,提前安排好後來隊員的入住。患者治療的進展、恢復情況、心理狀態都是張新莉十分關注的,張新莉掌握每個患者的病情和檢查指標,不僅要關心正在治療的患者,她還關心著每一個隊員,她說:“要保證所有隊員零感染,一個都不能少的安全回來”。到達新崗位之後,她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並從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給予隊員全面的幫助,協助全體隊員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抗擊疫情的工作狀態。她堅持每天第一個進入隔離病房查看患者、詢問病情,儘量減少其他醫生與患者的接觸頻率。同時,每天她都要與各個部門進行協調、溝通、會診,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她每天在隔離病房工作近14個小時,週末也不休息。在她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最短的時間將一名高流量俯臥位通氣的重型患者,順利過渡到鼻導管吸氧,最終治癒出院。

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其實,張新莉的體檢報告有十幾項異常,但作為一名51歲的老黨員,在國家有難、人民需要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奔到一線,實現了她常說的一句話:“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病人需要的地方,就是醫生應該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