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走“列國”:過“閒田”

在小雨中,從芮城沿337省道去平陸。至兩縣交界處,見公路上標著“洪池鄉“,便想起“虞芮爭田”來。

自駕走“列國”:過“閒田”

故事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在《綿》一篇中有“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之言。而在《史記·周本紀》中,則有詳細記載:“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

看來在當時,西伯文王是個道德標兵。首先自身正,在他教化下,一國之人講禮貌,懂謙讓,五講四美三熱愛;其次是個優秀調解員,講公正,威望高,他國一有爭執,首先想到找他評理。故榜樣的力量無窮,虞芮之人一入周境,還未見文王已深受感染,洶洶而來,融融而歸,你好我好,和諧社會。

自駕走“列國”:過“閒田”

而據專家考證,這裡的“虞芮之人”即虞國之君、芮國之君,當時的虞國在今平陸、夏縣一帶,芮國在今芮城、大荔一帶;“獄”指兩國交界一塊田的歸屬爭執,其田肥沃,在今洪池鄉一帶。“俱讓而去”指虞芮兩君歸國,將這塊爭執之田互讓,結果閒置起來,遂稱“閒田”。

從車內望出去,好一塊平原,田疇平整,

自駕走“列國”:過“閒田”

一望無際,開始拔節的小麥,在細雨滋潤中綠得鋪天蓋地。這塊“閒田”,多像一個世外桃源,一塊道德高地。不過,對美麗的“閒田”故事,我總有些疑惑,三千年後的今天,鄰里之間,國家之間,尚齟齬不斷,其時人們卻有如此素質,如神話中的君子國,是真有其事,還是後世虛美,或只是人們心目中的烏托邦?我不知道。

正想著,平疇廣野結束,黃土高坡又現。那條省道一路不省心,窪洞都是天坑級別,車子扭著秧歌。觀其路,估計一年內沒有補過。路旁還不時出現標語:修好一條路,富裕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