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为什么不能炒?那房子哪些可以炒哪些不能炒?

那房子哪些可以炒哪些不能炒?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国际市场的大米和小麦等主粮价格上涨,其中大米的价格已经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总体供应充足,但这种状况正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库存。

泰国、越南、柬埔寨政府发表声明表示禁止签署任何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农产品出口大国都陆续做出了收紧出口的相关决定。

4月2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

虽然有了官方的声明,但是仍然挡不住很多人抢购的动作。超市,网店的大米销售出现井喷。街上排队的,已经从抢购口罩转变为抢购大米。

排队抢购大米

不过抢购口罩的现象现在已经被平息,一方面是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供应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制造的神奇速度。

大米虽然有国家储备粮库的缓冲保障,但是如果真的出现囤积抢购,也会出现类似抢购口罩初期的价格暴涨的情形。所以才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反复发文提醒不要囤积抢购的声音。

中国目前大米的储备是按照14亿人一年的储备安排的计划。但是即使有再多的储备,也不够抢购的,比如每家储存五百斤大米,也就是十袋大米,粮库也就空了,结果就是那些没有储备大米的人家出现高价买大米,越买不到越高价买的情况。最终造成市场混乱,社会动荡的情形。

如果只是吃大米,中国的储备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如果炒作大米,那么再多的大米也能飞上天。大米每斤只有两块多钱,中国的大米储备的总市值只有三千多亿元,仅仅是茅台酒市值的一个零头,一旦炒茅台酒的资金来炒大米,那么大米也就成为了茅台酒的价格。

就像过去两个月,药店超市没有口罩卖,但是网上朋友圈确有口罩高价卖,十倍二十倍的价格炒上了天,还涌出一大堆诈骗行为。

一旦大米出现失控,危险程度远远超过口罩,因为传染疫情可能被控制,但是大米消费是不会消失的。更重要的是,大米的生产是有限制的,不会出现一下子供应就能激增的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也就凸显出来国家综和治理能力的体现,国家储备粮库的重要性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对于囤积炒米的行为,国家也会重拳出手,就像前一段对炒口罩行为施以重罚,相信最近一定会出现严厉打击炒大米的案例。

为什么要严厉打击炒口罩,炒大米的行为。不是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完全可以用价格来调节供应关系?

因为口罩也好,大米也好,都是重要民生物资,是属于国家保障范畴的商品,牵扯到所有老百姓的利益,所有不能按照价格优先的市场法则来供应,只能按照需求优先的计划法则来保障。

比如茅台酒可以炒,茅台股票更可以炒,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民生物资,价格高低对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影响,老百姓也不会因为买不起茅台酒就上街闹事,所以国家没有干预,仅仅是提醒一下风险,目的是告诫风险自付。

同样,严禁炒大米并不代表不能炒其他,比如炒大蒜,炒生姜,炒蒜薹这些都可以,甚至炒苹果,炒樱桃也可以。也确实出现过当年蒜你狠姜你军的炒作行情,国家仅仅是提醒风险,并没有出手干预,最终通过市场自我运营调节达到稳定的目的。

而炒大米,这回国家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原因就是2012年出现过炒食盐的一阵风,当时仅仅三天市场上的食盐全部售罄,超市没有食盐,全部只能到非法途径销售,价格翻了几倍。结果国家动用储备食盐,凭身份证限量供应,仅仅几天就稳定住市场,避免了一场吃不到盐的危机。

食盐,跟大米一样,都是国家民生保障物资,既要有市场经济体系来通过价格优先调节供需,更要有保障体系通过计划经济满足供给。

所以,炒作大米,只有一种情况才可能得逞,那就是中国出现大幅减产,储备量用完而无法补充的情况。即使这种情况真的出现,我相信国家也会用特殊情况让囤积者拿出来库存,保障市场平稳。就像本次疫情造成口罩短缺,结果一些被法院查封的口罩厂神奇开工了,不再纠结债务纠纷,先把生产搞上去,后面的债务就好解决。

口罩、大米现象给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极好的警示作用,那就是如何打造“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的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几个词语大家肯定都听的耳朵疼了,领导天天讲月月讲,甚至“房住不炒”都成为了国家定位。我们看到确实中国建设了太多的保障住房,但是还有缺口,甚至还有遗憾,

那就是“房住不炒”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因为住房具有民生保障属性,这个民生保障属性就是落户功能,就是学区划分,就是民水民电优惠。这些民生功能本来是属于保障范畴,结果成为了炒作对象。

虽然国家有住房的大量储备,比如廉租房房,公租房,还有共有产权房,这些保障性住房全部具有民生属性,相当国家储备,以优惠价格供应低收入家庭。类似大米中的国家储备,一旦商品房市场出现短缺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保障性住房中的共有产权部分就可以转化为商品房来平抑所有权价格,同时廉租房公租房按需分配制度也保证了使用权的刚需功能的计划供应。

但是,炒房并没有真正消失,确切说炒房炒的根本不是房子本身,而是炒的房子身上的民生属性,比如落户上学民水民电功能。炒房的本质就是寻找下一个有落户上学需求的家庭,然后让他用更高价格购买。就像炒口罩炒大米一样,炒的是民生保障的功能,而不是房子本身。

所以,我们看到“房住不炒”定位下,租房可以落户上学的政策不断落地,尤其北京市规定新购买的商品房不再跟学区挂钩,而是改成多校划片的摇号政策。更重要的是,集团化教育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均匀,大量在建学校成井喷趋势,让学区选择失去炒作意义。同时落户政策也增加了街道集体户籍,跟房子彻底脱钩。

应该看到,这些政策有效落实了房住不炒定位,成为“住房保障市场”的主力军。但也应该建立市场流通的“住房市场体系”,让改善需求,享受需求,投资需求这些不是民生功能的房产由市场自行调节,增加国家税收,再用税收建设保障性住房,实现全体人民的住有所居的住房需求。

如果你觉得本文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欢迎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