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兩年前有次下鄉,

我們在空蕩蕩的村子迷路了。

車子轉了幾圈,

終於看到一個老人。

他握著柺棍,

坐在屋前的板凳上,

我們問他路,

他趕緊站起來,

告訴了我們好幾遍怎麼走。

我們上車離開,

車已經開了很遠,

我一回頭,

卻看到老人依然在那裡站立著,

拄拐注視。

那一刻,我心裡隱約疼了一下。

而這樣的感覺,

在這次的走訪裡又再次出現……

2019年6月9日,我們經過聊城市莘縣時,在路邊發現了一些丟棄的小西紅柿。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剛開始我們沒有很在意,卻忽然看到一位老大爺,把一籃小西紅柿全倒溝裡了!我們趕緊下車詢問。

"這麼好的小西紅柿,為什麼倒掉?"

“這些熟透了,沒人收,只能扔掉。”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果農耿清海,今年70歲。

原來,小西紅柿一旦成熟了當天必須採完、賣掉,採摘不完,第二天就會長裂或發軟,不好運輸,只能扔掉。

而大爺家只有他一個人,最近西紅柿成熟得越來越多,他的速度漸漸跟不上,到了第二天西紅柿熟透了還沒采完,就只能扔掉了。

我們去看望大爺,卻發現他一個人躺在大棚外的草蓆上。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原來,大爺累了就會躺在大棚外的草墊子上歇會兒,有時候夜裡也是如此。

大爺說,他一個人,在家或在大棚都一樣。

我們每次去找大爺,都只能在大棚裡找到他,他總是一個人,剪枝、拔草,採摘,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兒。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為了快點採摘,大爺一天基本不怎麼休息,天沒亮就到地裡,天黑了帶頭燈採摘。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儘管拼命努力,但對於這位已經年過70的老人,要想在一天內把成熟的小西紅柿採摘完,仍有很大困難。

辛苦只是一方面,如果運氣不好,當天採摘的西紅柿沒有人買,也只能倒掉。

有一次,我們去大爺家,看見大爺正把小西紅柿往家裡搬。

原來,大爺這一天運氣不好,沒有把它們賣出去。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但大爺捨不得把小西紅柿倒掉,也沒地方擱,只好全部運回家。

可到了第二天,這些小西紅柿,還是被全部倒在了那條溝裡。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其實,今年的行情還不錯,收購商比往年多,大部分村民不怎麼愁銷路。

但對於耿大爺這樣的留守老人而言,要想把自己的小西紅柿全部賣出去,仍然有一定的困難——他無法一天採摘那麼多量,採摘的時間擠掉了賣果子的時間,導致成單量也略有下降。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他可以僱人來採摘,但又擔心,如果僱人採摘而又賣不掉,那就會虧損更多。所以他寧可這樣每天採摘一部分,扔掉一部分。

莘縣集中種植聖女果有5,6個村,每村種植小西紅柿800畝左右,每畝產1萬斤左右,村產植在800萬斤左右。

在這裡,

像耿大爺這樣自己管理大棚的老人,

仍然有不少。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這位大爺叫耿蘭成,60歲,種植3畝聖女果。3畝聖女果主要靠老兩口管理,還要養活兩個小孫女。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耿春生,65歲。家裡一畝半的兩個大棚,是他和老伴兒打理。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耿清軍64歲,種植兩畝小西紅柿,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下有兩個孫子,生活收入主要來自賣聖女果。

……


老人們都很熱情,熱情地給我們遞上一大把小西紅柿。

這裡的小西紅柿果味濃郁,老人說,他們堅持讓西紅柿自然成熟,這樣就比外面催熟的那些味道要好。

而沙質土壤、深井水灌溉、堅持使用農家肥,也是果子好吃的原因。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老人們熱情地給我們介紹果子、嘮家常,講著自己的許久沒有回家的孩子。

他們說,他們不怕辛苦,就是想孩子。

800畝番茄熟了,老人卻往溝裡倒:“我摘不完、也賣不掉”

想起獨自躺在大棚外的耿大爺,見了他很多次,卻至始至終沒有和我們抱怨一句,他眼裡沒有淚水,只有無盡得孤獨。

讓我們心疼的是,村裡的留守老人,不僅要承受孤獨,還要承受生活的重擔。

我們去村裡看望他們,把大家的留言念給老人聽,他們會笑得很開心。

我們希望這種開心,

能一直伴隨他們。

我們希望,

除了幫助他們銷售果子,

還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希望他們的日子,

像這西紅柿,

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我們是家鄉來客,關注我們,關注助農信息,助農的路上,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