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祕訣,就在於這4點……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釵頭鳳

南宋詩人陸游和表妹唐婉本來夫妻恩愛,琴瑟和鳴,後來因為婆媳關係不和,陸游的母親對兒媳不滿,逼著陸游休妻,兩人分道揚鑣,各自婚嫁,最後唐婉抑鬱而終。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堪稱中國家庭的無解之謎,因為婆媳矛盾導致家庭不和睦甚至離婚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婆媳矛盾真的不可調和嗎?

1

朋友小南和老公的感情很好,兩個人平時很恩愛,但一牽扯到婆婆,氣氛就變了。

三八節的時候,小南和老公在外面享受了一頓浪漫的晚餐,老公還送了她一束花,小南心裡美滋滋的。

但回家一開門,發現婆婆從老家來了,婆婆一看到她手裡的花,當場就拉下了臉,轉身回了房間。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小南家境不錯,習慣了大手大腳的花錢,婆婆則覺得小兩口能省則省,多存點錢以防萬一。

兩人為這事不高興了好幾回,小南找她老公傾訴,她老公每次都說:老人省習慣了,你大度一點,讓她唸叨幾句就完了。

小南說還好她們住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不然日子很糟心。

後來小南懷孕了,她老公那段時間要被派到外地工作,不放心小南一個人,就讓婆婆過來照顧她。剛開始一兩個月婆婆照顧她還挺盡心的,慢慢地,婆婆就怠慢起來了。

有時小南想吃什麼,她婆婆那天不想做,就說不會,但小南說她以前聽她老公提過這道菜是婆婆的拿手菜。

她婆婆不喜歡浪費,所以每頓飯只燒兩個菜,每天煮兩頓,早餐在外面解決。

但小南是孕婦,兩個菜感覺吃不飽,尤其是晚餐吃得早,到了晚上想再吃一頓宵夜,婆婆從來不管,小南實在餓的不行就自己找點零食吃。

這樣過了幾個月,小南對婆婆有了一些怨氣,只是在努力剋制自己不發脾氣。直到小孩7個月的時候,產檢查出營養不良,發育過小。

小南當場就急哭了,打電話給她老公哭訴婆婆虐待她,並把檢查報告發給他看。

後來雖然經過老公協調,婆婆改變了飲食習慣,但這件事情讓小南的心裡有了陰影。

孩子順利生下來之後,小南和她婆婆在照顧小孩的問題上也是衝突不斷。每次小南和她婆婆吵架,她婆婆就說兒子不孝順,吵著要回老家。

然後小南的老公都會拉著小南去道歉,總說:她是我媽,含辛茹苦的把我養大,現在我有能力了,就想盡力孝順她。而且她年紀這麼大了,還來幫我們帶孩子,你不要跟她計較……你是晚輩,你就跟她低頭道個歉吧。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在小孩兩歲的時候,小南說:她想離婚了,家庭就像戰場,而我是一個人在孤身作戰,這樣的生活實在太累了。

小南帶著小孩回了孃家,如今還在分居中。

小南和老公原本可以很幸福,就是因為她和婆婆相處不好,而老公一面倒的偏向自己的媽,導致矛盾越來越大,不僅加劇了婆媳矛盾,也影響了夫妻感情。

媳婦和婆婆原本是兩個陌生的人,因為老公(兒子)的關係成為了一家人,老公就應該充當潤滑油,在中間協調,做好婆媳之間溝通的橋樑,及時化解矛盾。

2

自從我結婚後,也要開始面對千古難題-婆媳關係。

我的婆婆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一輩子都住在農村。她的文化水平不高,說話比較直接,思想還算開明,但有農村人的特性,愛面子。

在我們結婚之前,因為買房也爆發了一場“戰爭”,只是我當時不知道。

我們在上海工作,以我們現在的經濟狀況,在上海還買不起房子。

婆婆要面子,不想別人說我們結婚都沒買婚房,就想讓我們在老家買套房子,她讓譚同學(老公)來跟我溝通。

我跟譚同學說:我們每年回家住不了多久,老家又不缺房子住。買這個房子花光我們的積蓄不說,還要負債,平時空著沒人住,每個月還要交物業費,我不同意買。

婆婆聽到我不同意的消息後,氣的好幾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後來還是大伯父開導她,說我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人不要干涉那麼多,她才沒再提這件事,但心裡還是耿耿於懷。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譚同學一直沒跟我說過婆婆的想法和反應,直到我們結婚後第三天,一家人坐著聊天,婆婆說起這件事情,說她當時心裡很不舒服,我才知道有這麼大的分歧。

我直接跟婆婆表述了我的想法:

首先,我們結婚意味著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大家應該齊心協力把日子過好。現在家裡不缺房子住,我們再去買套房子,平時住不上,放著還有物業費這些成本,不划算;

其次,國家在調控房價,現在房價也不會大漲了,我們沒必要急著買;

最後,我感激她為我們結婚著想,要買房子的這份心意,但我更注重實際生活,不在乎面子和排場。

這件事情說開之後,婆婆的芥蒂就放下了,而且她也更清楚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現在我們相處很自在,彼此能夠真實的面對對方。

所以婆媳開始有不滿的時候就要表達出來,給對方一個解釋或者改變的機會。心裡有想法卻不說,矛盾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形成偏見,那樣雙方就很難心平氣和的相處了。

3

以前常聽家裡的老人說:吃飯不小心,上下嘴唇都會咬到,兩個家庭的組合怎麼可能沒矛盾?我們能做的是如何減少摩擦,化解矛盾。

關於婆媳關係的相處,我自己總結出來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 設置邊界

我認為和諧的婆媳關係一定是有界限的。

在結婚之前,我跟譚同學深入的討論過這個問題,主旨是家庭要有邊界。

我理解婆婆養育譚同學的辛苦,支持譚同學孝順父母,但要有原則和底線。

我會尊重和孝順婆婆,但我不會無條件的退讓,更不會委屈自己。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最後我們達成一致,認為夫妻關係高於一切關係。結婚之後老婆(公)才是彼此最重要的人,要分清楚大家庭和小家庭,一切以先小家,後大家的原則相處

婆婆和媳婦沒有血緣關係,更沒有養育之情,所以不要把婆婆當親媽,也不要期望婆婆把你當女兒。

在我心裡,我把婆婆當我自己親媽以外的第二個媽,只能孝順而不能無理撒嬌的媽。

  • 做真實的自已

有人說,婚後第一年的相處尤為重要。這一年,大家還不熟悉,彼此都在小心翼翼的試探對方的脾氣和底線,所以這一年裡的相處格局會奠定今後的相處習慣。

我在婆婆面前一開始就展示自己的真性情,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直言不喜歡,不會因為剛開始想留個好印象就勉強自己。

記得我們剛結婚的第二天,她跟我說:你們兩個人在外面怎麼分配家務,你們自己商量,這個我不管,但回老家我們什麼都不讓譚同學做,對你當然也一樣。

我本來就不喜歡做家務,樂的輕鬆,當然答應。只是我比較注重隱私,提出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用她管。

婆婆也聽懂了,從那之後,不會隨便進我們的房間。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剛結婚的時候,我媽叮囑我在婆家要勤快一點,平時要幫婆婆做家務,留個好印象。

我說我又不喜歡做家務,就算開始能裝一下,但能裝多久?更何況,要是我婆婆因此對我提高了預期,以後我家務做少了,她會有落差,反而容易對我滋生不滿。

當然我們在家住的時間比較短,如果長時間住在一起,還是要適當的分擔一些家務。

婆媳剛住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在熟悉和磨合階段,包容度比較高,反而比較容易接受和習慣你的缺點。所以真實做自己,不用隱瞞。

  • 換位思考,彼此包容

媳婦和婆婆是兩代人,價值觀,生活習慣都有著天壤之別,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對方。

這部分我媽和我弟妹就做的很好,他們在日常相處和照顧小孩方面基本沒什麼矛盾。

我爸和我媽都不能吃辣,但弟妹喜歡吃辣,每次煮菜,我媽就煮幾個不辣的菜,再煮幾個辣的菜,兼顧到雙方。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弟妹要求媽媽平時要講衛生,每次抱孫子之前都要洗手,不能隨便餵食小孩,媽媽都會照做。同樣的,媽媽會有一些農村帶孩子的習慣,只是沒有大的影響,弟妹都不反對。

我常跟我媽說:

年輕人相信科學育兒,弟妹是親媽,肯定是希望孩子好,你要多相信她,以她的意見為主。

我跟弟妹說:

科學育兒是很好,但畢竟是紙上教學,媽媽經驗豐富,有時也可以參考一下她的意見。她是親奶奶,肯定不會害親自己的孫子。

大家是一家人,出發點肯定都是好的,只是處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所以要多多包容。

  • 有事讓老公出面

以前看過一本書,裡面說婆家的事,媳婦永遠不要衝在前面,不然媳婦覺得累,婆家也不會領情,吃力不討好。

我深以為然,所以婆家有什麼事情,我都不參與,也不給意見,除非他們主動來問我。平時有事都讓譚同學出面溝通,由他在中間協調,我不直接出面。

我和婆婆相處融洽的秘訣,就在於這4點……

比如說婆婆家喜歡燉一大鍋菜,我喜歡吃小炒,吃了幾餐後,我實在沒胃口了,就跟譚同學說出我的困擾,由他出面跟他媽溝通。

譚同學好像是跟婆婆說他有點吃膩了,問婆婆能不能換些他想吃的菜?婆婆很快就調整了飲食,每餐都會炒幾個菜,而且沒有任何意見。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芥蒂,兒子出面去跟他們溝通,他們能聽的進去,而且也不會記恨。

當然老公去跟自己媽媽溝通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去轉述兒媳婦想怎麼樣,不好聽的話尤其不能傳入對方的耳中。

像譚同學,他永遠只在他媽面前說我好的方面,做得好的事情都說是我的功勞。當然,在我面前,他也只會說婆婆好的一面以及對我的正面評價。

最後,我想說:

我跟自己的親媽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住久了都會吵架,更何況是跟你沒有血緣關係的第二個媽。

在婆媳相處上,很多矛盾不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有時它是灰色的,沒有對錯。

在大是大非和原則性的問題上,我們不能退讓。但在小事情上,家和萬事興,我們要學會包容和感恩,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偶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是放過婆婆,也是放過老公,更是放過自己。

-END-

作者簡介:宋小滿,不放棄自我成長的80後,人生不求太滿,小滿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