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三國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湧現了太多有才能的人。魏蜀吳三國,不管是哪一國,都有很多實力強大的人扶持著整個國家前行,比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這些人在三國的政局變化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改變了整個三國時期的格局,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話是出自東吳的鐵血都督周瑜之口,周瑜被氣到吐血墜馬,後來病危之時,一直憤憤難平唸叨著的就是這句“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上天已經決定讓周瑜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還要有諸葛亮和他存在於同一個時期呢?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歷史上的周瑜,也是一位廣為人知的才子,除去有遠見有謀略之外,周瑜作為東吳大都督,帶兵打仗能力和指揮作戰能力非同小可,基本上算得上是所向披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按理說周瑜的人生做到這一步也算得上是非常圓滿了,只是周瑜生不逢時,遇見了一個比他更強的人,那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民間的知名度比周瑜還要大,無數人對諸葛亮的描述都是那麼盡善盡美,甚至有些將諸葛亮神化了,那麼諸葛亮實際上有能力嗎?答案是有, 不僅有,而且的確比周瑜要強。空口無憑,所以我們來看幾次周瑜和諸葛亮的博弈,幾次戰爭,明爭暗鬥之下,都是以周瑜被打敗作為結局。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甚至有一次周瑜面對自己的失敗氣憤至極,當場吐血墜馬,身體受到了很大打擊,但實際上可能心理打擊要更大。民間也傳一句俗語,叫“賠了夫人又折兵”,說的就是周瑜這位鐵血大都督,所以周瑜和諸葛亮對抗起來,結局可想而知,周瑜的確比諸葛亮要差一些,不然周瑜也不會感嘆“既生瑜何生亮”了吧。

這可以說都是命運捉弄啊。但是不管如何,周瑜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而且在東吳,的確也一直是位高權重的存在。那麼按理說周瑜這樣的存在,智勇雙全,不管是文韜還是武略都遠超常人的人,為何會甘心一輩子只在東吳做一個別人的部下呢?而且東吳曾經也出現過巨大的變故。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原先的首領是孫策,但是孫策在一次戰役中身受重傷,從此一蹶不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後來孫策死後,還是孫策的弟弟孫權繼承了哥哥的位置。按理說,在孫策去世之後和孫權繼位之前,東吳的領導地位是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的,而周瑜作為大都督,一直算是統領著東吳大部分的軍隊。

那麼孫策死後,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第一個,民心軍心向的都是孫策以及孫策的弟弟,忌憚於孫策去世之後仍然有無法抹殺的影響力,所以周瑜不敢自立門戶。孫策一直以來,都有著勤政為民的形象,而且確實也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也一直勤勤懇懇,所以在民間的口碑相當不錯。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所以雖然孫策已經去世,但是孫策的影響力一點不因為他的去世而減少,反而,人們把對孫策的愛戴轉移到了孫權身上,覺得孫家出來的領袖一定不會太差勁,反倒是作為一個外姓人的周瑜,想要打破民間對於孫氏家族的這種崇高敬意並且將這種愛戴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來,談何容易。

如果周瑜就這麼貿然奪權,勢必會引起議論紛紛,就算名不正言不順地勉強坐上了東吳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但是很多民眾仍然會因為這件事情對周瑜產生非議和其他的想法。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而且東吳一直以來都是孫氏家族的據點,很多輩下來都是如此,想要打破孫氏家族在東吳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談何容易,一不小心就會被扣上篡權、忤逆的帽子,甚至激起來了民間與朝臣的反叛與反抗,那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年紀輕輕的孫權是橫在周瑜路上的一個巨大障礙,有孫權在,周瑜不敢輕舉妄動。雖然東吳經歷這些巨大變故的時候,孫權還是個年紀輕輕的少年,要說資歷,顯然是不能夠擔任東吳皇帝的位置,但是孫策臨危授命,孫權也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孫策死後, 周瑜手握兵權為何不敢自立門戶呢 原因很簡單

孫權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個人才華一點也不含糊,從小飽讀詩書,武功也遠超常人,更重要的是,相當有軍事領導才能,是個天賦異稟的人才。所以雖然孫權年紀輕輕,但是周瑜不敢輕舉妄動,為什麼?

當然是忌憚啊,如果自立門戶失敗,按照孫權的性格,勢必不會放過周瑜,所以忌憚孫氏家族在東吳的影響力,以及忌憚年少有為的孫權,這恐怕就是周瑜一直手握重兵但是不敢自立門戶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