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超150萬件 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340萬隻 我國醫療物資產能已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4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及儲備工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發佈會上介紹,目前我國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醫用隔離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截至4月5日,我國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

重點醫療物資產能快速恢復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說,截至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累計為湖北等地區調撥了醫用防護服超過800餘萬件,醫用隔離面罩(眼罩)165萬個,免洗手消毒液357噸,手持紅外測溫儀66萬臺,負壓救護車1000餘輛,呼吸機等醫療救治設備超過了7萬臺套。

他說,中國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面對疫情防控需求,我國各類呼吸機、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恢復並實現了擴能擴產,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保障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據全球疫情蔓延擴散的態勢擴能擴產。

曹學軍介紹,截至4月5日,我國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

“當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防疫形勢依然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依然較大。從供需情況看,醫用防護服、醫

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企業也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

加大邊境口岸所在地醫療物資保供力度

黃利斌說,面對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態勢,我國疫情輸入的壓力在持續加大。

他說,工信部統籌做好國內重點地區保供工作,與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對接,瞭解物資需求,為疫情防控提供支撐。在繼續做好京津冀鄂四省份醫療物資保障的基礎上,加強與12個指定航空第一入境點省份的指導幫助。工信部進一步加大各邊境口岸和中等風險地區所在省份醫療物資的保供力度。

他說,全力配合對外援助和出口工作。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組織企業做好生產和出口工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幫助其他地區和國家。

“根據我部對駐外使領館電報的梳理統計,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我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黃利斌說,對此,國務院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我們將配合外交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組織落實相關物資的生產供應工作。”

向國外供應呼吸機近1.8萬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說,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主要呼吸機生產企業在春節期間緊急復工,一直在全力生產供應。截至目前,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2.9萬餘臺,其中向湖北供應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3000餘臺。向國外供應的呼吸機目前已近1.8萬臺,其中有創呼吸機達到4000餘臺。

“近期,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對有創呼吸機的需求急劇增長,有創呼吸機成為最緊缺的醫療物資之一。”

他表示,為了給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一方面,工信部積極推動國內企業加快生產,提升產能,幫助解決整機和配套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原料、用工等問題。近期,工信部還專門協調6個省市的呼吸機生產配套企業強化零部件的供應保障。

另一方面,督促企業抓好質量管控,引導企業嚴格對照我國和出口國家的標準組織生產,保障產品質量。目前,我國呼吸機生產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產品支持,並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與國際上各採購方進行商務洽談。


(平原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