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劉肥是漢高祖劉邦和他的外室曹氏的兒子,也是劉邦的第一個兒子,而劉襄是劉肥的長子,所以劉襄是劉邦的長子長孫。因為曹氏身份的原因,劉肥只能算是劉邦的庶子,而呂后給劉邦生的兒子劉盈才是劉邦的嫡子。歷史上對於劉邦的長子劉肥和劉肥的長子劉襄的描述很少,但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看出,劉肥和劉襄都是頗有能力的人。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失敗,撤兵回關中時也回了趟自己的家鄉,想將家人一起帶回關中,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沒能接到他的父親、劉肥等一些親人,只將劉盈,他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帶回了關中。在劉邦將子女接回關中後,他曾繼續派人尋找其他的家人,想將他們帶到身邊,可見他對於他的第一個兒子劉肥還是很重視的,然而多方查探後,並沒有打探到他們的下落,綜合考量之後他將他與呂后的兒子劉盈立為了太子。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想來,劉邦應該並不想立劉盈為太子的,因為他在彭城敗給項羽時,年紀已大,但和項羽的鬥爭還仍處於焦灼之態,不知何時才能實現統一的大業,對他而言,此時他定然想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接班人,然而劉盈才6歲過於年幼,想要擔當起來還需要大量時間,更別提劉如意還只是個嬰兒,對他來講,劉肥無疑是最為適合的人選。通過一些歷史資料可以大致推斷出,劉肥應該是具有劉邦身上優秀品質的一位適宜的接班人,但這時的劉邦還沒能找到劉肥的蹤影。直到兩年之後,劉邦與項羽對戰時,項羽將劉邦的父親綁了出來,劉邦才知道,自己的家人並沒有死在戰亂中,而是處於了項羽的控制之中。之後,楚漢兩國議和,劉邦的家人被項羽放了回來,也包括他的長子劉肥。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在劉邦滅了項羽,稱了帝之後,很快把齊地賞給了劉肥,可見其對於劉肥還是頗為上心的。劉邦稱帝后沒過多久,便因為傷病離世。劉盈便當上了皇帝,然而劉盈年僅24歲便離開了人世,這時呂雉參與了朝政,開創了后妃干政的先河,呂后把握了朝政後,對劉邦的兒子大力打壓迫害,最終只剩下了劉恆和劉長還好好地活著。因此劉姓的諸侯王對於呂后有著很大的不滿。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在呂后政策的壓榨之下,劉肥為了自身利益,曾經將自己部分封賞的土地交給了魯元公主,從而在呂雉呂后的手下討生活。但呂雉死後,以劉肥兒子劉襄為首的有實力的諸侯王,都紛紛爆發向中央發動起了反攻。當時,齊國的丞相召平想要通過包圍皇宮的行為來抑制住劉襄的行動,然而未曾料到他手中的兵權被中尉魏勃騙走了,自己也丟掉了性命。曾經和劉邦一起建國立業的老臣也都紛紛站了出來,以臣子周勃、陳平以及灌嬰為代表攜手一同鎮壓了諸呂。呂后的歷史遺留問題已經被解決,然而西漢的重臣門紛紛擁立劉恆為帝,而不是做出了諸多貢獻的劉襄,這是何故?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宗族及諸位大臣的說法是因為劉襄的岳父駟鈞行事囂張,他作為劉襄的外戚必定會給之後的朝野增添很多問題,於是,劉襄和劉澤則只能無奈罷兵。但是顯然,西漢群臣及劉氏宗族中的人,不去擁立劉襄覺不只是因為他的岳父過於囂張這一個原因。劉襄的各方面能力都十分的強,而且劉襄擁有自身的一套班底,倘若劉襄即為,他們又將何去何從。綜合種種使得他們為之忌憚,經歷了呂后多年的高壓政策後,他們希望新的帝王是易於控制,性格柔弱的,才能確定大臣及劉氏宗族的人在朝堂上繼續保持極高的話語權。劉襄雖然很強,但他的能力還未能達到與宗族及朝中重臣相抗衡,無奈之下只得錯失了皇帝的位子。劉襄在諸呂事件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只得暗暗吃下這個虧。劉章也因此事鬱郁不歡,在劉恆即位3年後便離開了人世。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劉恆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對於諸呂一事未作出任何貢獻,然而卻收穫了皇帝的權利,使得他只能處處受制於臣子和宗族。他在朝政上一直保持著低調的狀態,他通過他的德行征服重臣,在他的治理下,漢朝進入了積極向上的發展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