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近期,大豆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让不少种植户看到希望,前两年主产区大豆的收购价较长时间在1.8元/斤以内,而如今大豆的价格基本上在2元/斤以上,特别是3月底,中储粮部分直属粮库,将大豆的收购价格有2.1元/斤上调至2.2元/斤,似乎给予市场上涨的信心。大豆期货市场,近期的表现也很抢眼,在3月中旬时,豆一主连的价格为4150元/吨左右,而在3月31日冲高至4947元/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振幅达到800元/吨左右,这样的上涨幅度是很少见的,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国内的大豆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

实际上,为了提高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避免大豆价格异常波动,在2019年3月份发出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这里面涉及到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等地,要求2019年大豆的种植面积要增加1000万亩,2020年的种植面积要达到1.4亿亩,2022年播种面积要达到1.5亿亩。大豆振兴方案的发出,可以说给种植户注入了信心,让消费者也看到了希望,随着配套扶持措施的落实,相信国产大豆的总产量会稳步增长。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国产大豆振兴计划实施背景

1、国内大豆消费量与日俱增,产销缺口大

当前,我国的大豆消费主要分为榨油、豆制品、饲料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需求量,从2000年至今,可以说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像大豆油、豆制品需求量明显扩大,跟人们的饮食习惯、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有较大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农村很多人家会用猪肉炒菜,而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利于健康饮食的,基本上改为植物油消费,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大豆的消费量。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的产量为1530万吨,而达到的消费量超过1.1亿吨;2019年大豆的总产量为1810万吨,大豆的消费量同样超过1亿吨,产销缺口过大,国产大豆崛起就显得更为重要。

2、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

2018年相信不少人都感受到了外贸的艰难,部分国家通过调整关税的方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本国保护主义,特别是贸易摩擦出现后,大豆成了关键的一环,如果大豆的进口量无法得到满足,必然会影响国内的大豆价格,一些粮源、豆制品等价格就可能出现上涨。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得到提升,不说完全取代进口,那也需要将市场份额提升5-10%,后期再逐步降低大豆的进口量,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3、大豆进口依赖程度偏高

早在2000年前,大豆的进口量是相对偏低的,国内大豆的产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自从加入WTO后,大豆的进口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7年的进口量达到了峰值,全年累计进口为9553万吨,而大豆的产量基本上保持在2000万吨以内。近几年大豆的进口量在8800万吨左右,占全年大豆消费量的8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占比接近90%,也就是说国内消费10斤大豆,其中就有9斤需要进口。我国虽然是大豆消费大国,每年需要从国外采购大量的大豆,但在大豆定价方面,却没有更多的话语权,这种局面就显得很被动,一旦主要进口国调整了大豆价格,我们就得被动接受。

4、粮食安全问题

大豆跟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其地位依然不能忽视,特别是大豆消费量逐年增长时,可以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粮食作物跟普通的农产品有所不同,关系到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属于一种大的战略。在多个产区实行大豆振兴计划,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就如同小麦、水稻那样,看起来比较普通,价格一直维持在1.5元/斤以内,每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比较大,这里面就有着粮食安全的因素。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2020年是我国大豆振兴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从前期多部门的表态看,今年对大豆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减,比如说黑龙江地区,已经明确表示,2020年大豆的生产者补贴要高于玉米200元,这对即将春播大豆的种植户来说,无疑增加了信心,对大豆的种植面积形成一定的利好。2019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068万亩,与全国的增量相比,所占比例达到了77.3%,种植面积增加这么多,主要还是政策引导较为到位,得到了种植户的积极响应。从宏观角度来看,振兴国产大豆迫在眉睫,特别是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话语权更要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国产大豆可从哪些方面寻找突破口呢?个人认为可做好以下6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保护好优势产区

大豆的适应性相对较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由于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种植大豆的时间、产量等均有明显差异。比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的亩产量可达400斤左右,而在南方丘陵山区,种植大豆的亩产量可能在200斤以内。这种差异是需要重视的,非优势产区,要适当减少大豆的种植面积,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而向东北、黄淮等地,种植大豆有先天优势,无论品质还是亩产量,均比其他地区要高些,这种优势就要充分挖掘出来。总的来说,就是要实现“扬长避短”,适合种植大豆的地方要适当增加播种面积,产量不高的地方要适当调减,这样耕地的价值就充分发挥出来了。

二、科研人员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在2019年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对2019年全国粮食再创新高进行了相关解读,其中也提到了关于大豆的数据,2019年大豆的播种面积为1.4亿亩,增幅达到10.9%,总产量为362亿斤,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43亿斤,其中亩产量为129公斤。看到这样的亩产量,相信不少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种植大豆平均产量只有258斤/亩,这也是为何大豆消费量不断增长,而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为产出的量太少。在振兴国产大豆时,优良品种的培育非常关键,这就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培育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抗倒伏等特性的品种,如果大豆的亩产量能够达到1000斤以上,相信不少农民会主动种植大豆。而且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大豆品种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难题,这也是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到的问题。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三、引导种植户标准化操作,提高亩产量

种植大豆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现实情况是,大豆播种到最后的采收,牵涉到多个环节,如果种植户在哪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大豆的产量就难达到预期。为了提高大豆的总产量,应当引导种植户进行标准化操作,比如说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取样,分析酸碱度、微量元素、重金属等,根据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地方,给出相应的播种时间,施肥量和追肥次数等方面,也可以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比如每亩地施肥量要在2000-2500斤,追肥次数要达到2-3次。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化操作时,短期来看似乎复杂了,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操作更加科学,更有利于提高大豆的亩产量,种植效益也会得到提升。

四、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以及扩大补贴区域

目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每年是有大豆生产者补贴专项扶持的,当然前提是种植大豆的地块来源要合法,并且要根据要求进行上报面积,如果是自己开荒出来的耕地,是无法享受该项福利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比如2018年,吉林公主岭地区大豆的生产者补贴标准为580元/亩,那时基层农户手中大豆的出售价格为1.8元/斤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于补贴了322斤大豆。2019年东北四省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有所减少,未能继续大幅度增长,比如黑龙江地区,2018年种植大豆的扶持标准为320元/亩,2019年降至255元/亩。个人认为在大豆产量短期难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继续提高大豆的生产者补贴,比如平均标准达到500元/亩,另外,执行补贴的区域也可以适当扩大至华北黄淮地区。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五、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异常天气预警合作

对于很多地方来说,不少基础设施是相对薄弱的,比如很多地方的山塘水库变少了,灌溉渠道也相对单一,遇到持续少雨或者强降雨时,就容易出现干旱或者洪涝,这是种植业的软肋,一旦出现了,就会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想要实现乡村振兴,让更多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并走出国门,那就需要把一些基础设施落实到位,道路交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对农业发展来说,要有忧患意识,天气晴好时要考虑到雨水过多了怎么办,雨水较为充沛的地方,也要考虑到雨水不足时该如何应对。另外,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较快,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为了避免大豆产量有较大波动,也应加强天气预警与农业的结合力度,一旦近期要出现异常天气,应当第一时间反馈到种植户手中,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六、发展职业农民,提高大豆种植科技水平

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再是以往的农耕时代,必然会朝着科技化、现代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种植户不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职业农民,这必然是后期的发展方向。在实施国产大豆振兴计划时,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就需要更多的职业农民出现,同时要加大科技含量,播种、施肥、喷药、采收等全部机械化操作,原来一个种植户只能管理3-5亩耕地,科技水平提高后,一个人管理100亩都是可能的,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需要资金、科技等扶持。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相信后期会有更多的地方发展职业农民,同时加大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

如何发挥国产大豆的优势,让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降至30%以内?

总之,振兴国产大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大豆进口量过多时,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大豆的进口就可能有影响,如果国产大豆的市场比例不断提升,那么话语权就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大豆及大豆制品的价格也会保持相对稳定。不过,振兴国产大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短时间内将大豆进口量缩减至5000万吨以内还有很大的难度,在今后较长时间,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想要真正摆脱进口大豆的依赖,还需要管理者、深加工企业、种植户、科研人员等角色共同努力,等到大豆的进口量占比降至30%以内时,国产大豆的春天就会真正降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