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了需要防治叶面上的病虫之外,地下的病虫也不能够忽视,例如大豆白绢病就是一种可以对大豆产量造成严重损失的土传病害,它在大豆的整个生育周期都可能随时发生,所以需要严加防治。大豆褐斑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害呢?该如何防治等?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一、先认识什么是"大豆白绢病"

大豆白绢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大豆茎秆和叶片,造成茎秆变褐干枯、叶片萎蔫枯死的真菌性病害,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比较严重,会造成大豆减产30%以上,是大豆主要预防的病害之一。由于其病原菌主要残存在土壤里面,所以潮湿的土壤环境或者连续多年种植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所以加强防治。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二、再认识"大豆白绢病"的田间发病症状,便于往后快速诊断用药

1、茎基部发病症状:大豆因多种因素感染大豆白绢病后,会在茎基部处产生不规则形状的云纹状病斑,颜色为褐色,同时会看到病斑表面上有白色的菌丝,这是白绢病的典型症状;而后病情加重,病斑逐渐变成了黑色,然后白色菌丝变成了黑色的米粒大菌核,最严重情况下,病斑会扩散至整个茎秆,造成茎秆变褐枯死,引起整棵植株枯死。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明显的白色菌丝

2、叶片上的发病症状:大豆白绢病感染至叶片后,刚开始时会在叶片表面产生水渍状的不规则病斑,如果田间过于潮湿,那么病斑就会快速扩大,在田间表现出类似被开水烫过的萎蔫状,而后枯死;如果田间相对干燥,那么之前的水渍状病斑就是变成褐色,严重发生情况下也会枯死掉落。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3、豆荚上的发病症状:大豆白绢病感染至豆荚后,刚开始发病较轻,会在豆荚表面产生水渍状的小病斑,颜色为灰褐色,同时在潮湿环境下病斑表明会产生明显的白色菌丝,之后病情加深,病斑扩大,白色菌丝变成了褐色的大菌核,致使豆荚坏死,严重影响产量。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三、接着再认识"大豆白绢病"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才能掌握防治适期

1、病原菌: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是被一种残存在土壤中叫"齐整小核菌"的病原菌侵染后引起大豆白绢病的,这个病原菌喜欢高温、潮湿的土壤环境,尤其土壤温度在32℃作用,土壤相对湿度在50%,那么它们就会繁殖出更多的菌丝体随灌溉水、劳作工具等进行大面积传播,造成大面积发病,同时只有55℃以上的温度才能有效灭杀它们,是个难啃的骨头。

2、初侵染:大豆白绢病的病原菌在冬季来临之后,主要寄存在土壤和种子里面进行越冬,然后到了第二年的开春,温度上升到10℃以上,这些越冬的病原菌可以萌发出新的菌丝体进行潜伏危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会通过田间的流水、风雨或直接与根系接触侵染植株发病,同时使用带菌的种子播种会直接发生白绢病,这就是田间的初次侵染。

3、再侵染:田间出现了首次发病的植株之后,没有及时防治或者拔除,那么病害会继续在大豆植株身上进行扩展蔓延,然后在田间温度、湿度适宜情况下发病部位会萌发出新的菌丝体,这些菌丝体与之前越冬病原菌繁殖出的菌丝体会通过多种途径,包括灌溉水、工具等传播到健康植株身上,尤其是大豆植株身上存在伤口多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从而引起多次传播、大面积发病,这就是田间的二次侵染。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四、其次认识"大豆白绢病"逐年发生严重的因素,才能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1、田间土壤的温度、湿度是决定大豆白绢病是否会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田间土壤温度高、湿度大,那么就会有利于土壤中残留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田间到处都是存在病原菌的影子,这样自然会增加大豆感病大发生的机会。

2、田块地势低洼、没有专门的排水沟会容易造成田间积水,然后在浇水时或者大雨过后容易引起田间积水,会引起土壤湿度过大,则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3、大豆在播种时,没有规划好行间距、株距,造成田间植株生长过密,同时没有及时清除杂草等,就会让田间的透风透光性变差,湿度大,会加重大豆白绢病的发生。

4、农户在施肥方面,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肥料,会容易引起土壤出现问题,导致根系无法健康生长;同时偏施氮肥或者施肥量不足,会引起大豆缺素、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大豆白绢病。

5、大豆采收后为清田和连续种植大豆3年以上,那么就会引起病原菌大量积累在土壤里面,会增加大豆的感病几率,容易出现连作障碍,对大豆产量造成重大损失。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五、最后认识"大豆褐斑病"的科学防治方法,才能减少对大豆的危害

大豆白绢病的防治,整体思路依旧以农业防治为主要核心,通过抓住"源头"一关,其次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应用多种措施减少土壤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环境,最后做好清田工作,结合化学防治,才能做好大豆白绢病的防治工作。

1、抓好"源头"一关,呵护种子发育

选择种植优良的抗病品种,同时在播种前使用多种手段对种子进行消毒,呵护种子健康发育,才能减轻后期的防治难度。即在种子播种前,可以使用55℃左右的恒温水,利用高温消毒灭杀病原菌的原理对种子进行浸泡半个小时;或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兑水搅拌溶解,然后进行拌种,晒干就可以播种了。

2、加强水肥管理,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抗病力

  • 要科学合理施肥,尤其推荐多使用有机肥配合微生物菌肥或者其他功能性肥料一起使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同时有益菌可以消灭部分病原菌,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其次要合理追肥,根据植株各阶段的生长特性以及植株长势追施大中微量元素肥,保证植株生长不缺肥。
  • 在浇水时也要科学,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浇水要少量多次浇匀,土壤湿透即可,不可大水漫灌,增加土壤湿度。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3、多种措施结合减小土壤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环境

  • 大豆在播种之前,首先要规划好排水沟,同时要规划好行距、株距,这样才能让田间保持通风透气性,同时可以在大雨后及时排水以减少土壤湿度,这样才能减少大豆白绢病的发生;
  • 平时田间管理要精细化,如果在劳作时发现杂草过多了就要马上拔除,同时看到田间存在严重发病的植株后要马上拔除,并且喷施杀菌剂进行有效预防,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湿度,同时减少菌源的存在。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4、大豆采收后做好清田工作,连种3年以上田块需要进行换茬轮作,以减少田间越冬病原菌

  • 大豆白绢病为一种土传病害,顾名思义,其病原菌主要存在土壤里面居多,同时部分也会存在发病植株里面,所以在大豆采收之后,首先要把田间的病残植株、枯枝落叶、田间杂草等清理到田外烧毁;
  • 其次,对田块进行多次深翻,之后利用太阳光暴晒几日,可以有效土表的病原菌;最后使用50kg/亩的生石灰对全田进行撒施消毒,利用生石灰遇水产生高温灭杀土壤中的病原菌,同时改善土壤酸碱度;
  • 对于连续种植3年大豆的田块,这时候土壤里面的病原菌已经积累很多了,大豆播种至土壤,周围都是病原菌会有很大概率发生大豆白绢病,所以需要进行换茬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可以有效错开病原菌的危害,减少病原菌的残留。

5、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适时防治

对于大豆白绢病的防治,可以在大豆的生长关键时期提前使用药剂进行预防,如果发病之后则需要及时用药治疗,同时配合叶面肥使用,连续2次以上,这样才能控制病害蔓延,减少对大豆的危害。

药剂推荐: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噻呋酰胺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等。

大豆“白绢病”引起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从苗期严防才能减少损失

总之,大豆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所以对于大豆白绢病的防治,就要弄清楚其发生规律及条件等,然后多种措施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条件,这样才能减少大豆白绢病的发生,减少对大豆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