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如果把時間、精力及人生目標浪費在博得別人的喜愛上,你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愛戴的死人!


一個人不能做自己,處處取悅別人,以別人為中心,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01

中國8大委屈


前段時間網絡上出了一個段子,總結了一下中國人活的憋屈的方面,稱為“中國人的八大委屈”。


以下就是偉大的網友歸納出的8條中國人常見委屈,對照自檢,看看你中槍了幾條?


  • 都不容易
  • 你喜歡就好,隨便吧
  • 別管我了
  • 忍一忍就過去了
  • 別傷和氣
  • 那好吧
  • 可以,沒問題,再晚我也會做完
  • 習慣就好


翻譯成今天心理學的話就是“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


總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悅納別人,如此行為上才能貼合一個主流並正常的人際行為標準。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在長期這樣的文化要求下,中國人容易出現兩種傾向。


一種是變得虛偽,所謂心口不一。


表面上處處為別人著想,實際上卻十分的、處處的自私自利,外在的好人形象成為一種表演和扮演,俗稱“會做人”;


但還有後一種人,是真的變成了中國式的老好人。


這種人真的會處處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一切圍繞著別人的需求轉,一切看別人的眼色行事,特別委屈自己,不敢表達意見,活的特別苦逼。


當後一種人發展到極端,就容易出現所謂的“討好型”的人。


即把別人的評價看的特別重要,不敢做自己,表達自己,平常容易唯唯諾諾,害怕與人衝突,行為以取悅別人為主。


與他們表面總是在人表現出來的好人形象不同,在私下裡,他們其實內心衝突很多。


正是因為解決不了這些內心衝突,他們活的很累,很壓抑,很委屈、很抑鬱、生命很萎縮,甚至很憤怒。


02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有著哪些錯誤的心理邏輯?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會具有如下典型特徵:


(1)“都是我的錯。” | 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


討好型的人通常都對別人的情緒非常的敏感,別人有任何一絲不悅或者心情陰雲,他們都能快速而又及時的捕捉到,有時這種覺察甚至到了“自以為覺察”的地步。


遺憾的是,他們之所以這樣,通常是因為內心有一個不好的假設,即他們會認為別人的情緒變化跟自己息息相關。


他們有義務讓別人高興,似乎別人不高興就是他們表現不好造成的,他們非常害怕別人對他們有不好的評價,為了維持住別人對他們好的評價,他們必須深刻提高警惕,關注著別人,為的是趕在別人指責自己時,及時調整自己,讓別人對自己滿意。


因為這一點,他們會自動的在與別人的關係裡,把自己放在滿足別人的位置上,類似於奴隸,而別人是他們的主人,一個奴隸必須時刻討好主人,也許就是討好者內心和行為的最真實描寫。


儘管有時候他們意識不到這種荒謬的邏輯,卻按照這樣邏輯規則在指導自己的行動。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2)“我決定不了任何事。” | 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討好型的人對於別人的負面反饋往往吸收消化很快,他們一貫的會採用別人都很強,很好,而我很弱,很差的模式來解釋一切事情。


所以在討好型人格的內心裡會認為:“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事情,而必須依賴別人的判斷和對我的評價才行”。


本質上,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種弱者的位置上來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因為在討好者的內心裡,他們會認為“我都這麼弱了,我都這麼自我貶低了,我不會攻擊你,只會捧著你。你也就不好再來攻擊我,嫉妒我了吧,因此我就安全了”。


他們害怕自己表現的強大和美好時,會引發別人的攻擊性。為了避免衝突,他們提前繳槍投降。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3)“我害怕說不。” | 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具有討好型特徵的人很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因為他們有很深的不配得感,即會認為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是件很過意不去、很愧疚的事。


當他們獲得幫助時,往往會表現的受寵若驚,感覺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別人的幫助和恩惠。


與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討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當他們意識到別人的需求可能會不合理,他們也拒絕不掉,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拒絕掉別人,別人會對他們不滿,對他們有很差的評價。


即便他們做出了拒絕別人的行動,也會反覆的給別人道歉,為的是試圖消滅掉別人的差評和不滿。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說《人間失格》裡有這麼一段話,可謂是對這種心理的形象寫照: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4)“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 | 缺乏界限和原則

討好型的人做事以取悅別人為目的,害怕別人的不滿和差評,會導致他們在生活中沒有原則,在交往中也喪失界限。


一方面他們會守不住自己的界限和原則,任憑別人無限制的對自己違矩而做不出任何反抗,比如有的討好者任憑別人跑到自己的生活裡來指手畫腳,對自己指指點點,即便內心不舒服卻做不出任何反抗。


另一方面他們也容易突破別人的界限,希冀著別人為他們過度的負責,期待建立過度親密的關係,但同時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討好型的人的這種缺乏界限,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沒有界限感造成的,因為自己界限缺乏,想當然的也會認為別人界限也缺乏,所以會引發各種人際痛苦。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03

討好型人格可以戒掉嗎?


可以,但是很難。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認知上的缺陷:因為看不見自身的優點,又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討好型人格是從小養成的,人從小時候開始,效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並且任何事都盡力做到讓父母滿意---這樣就養成了一種習慣。


漸漸地,隨著自我成長,生活慢慢獨立以後,這種習慣就遷移到了社交人群上面。從小時候試著讓父母滿意,長大後就變成了讓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滿意,如此才能獲取一點安全感。別人的評價變得越來越重要,自身的價值越來越模糊不清。想要改掉這樣的習慣,或者說,淡然面對別人的評價,明顯是不容易的。


但是再不容易,也應該做出努力,萬一成功了呢?


04

如何改變“討好”的心態


1. 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你不能控制別人怎麼想,與此同時,你也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人話完全贊同。你應該明白,自我價值不是由別人的評價決定的,而在於自身的評價。


-別人沒有義務喜歡你,也不會對你做的事情有太多的想法,少給自己一些壓力。

-當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沒必要苛責自己,不如總結教訓,不斷成長。


2. 學會說“不”,建立邊界意識。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並不意味著自私。或許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地方,回憶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並列出那些你不喜歡,但是不自主去幫別人做了的事情。然後,寫出你為什麼不想做這些事情。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事情都違背了你的原則。


所以,我們要忠於自己的原則。舉幾個栗子:

- 我不喜歡負能量,但是別人讓我幫忙做的事情會讓我心情不好,我會拒絕;

- 要我幫忙的事情必須符合我的價值觀,否則拒絕;

- 我今天要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如果這個忙太花時間,我會拒絕;

……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3. 接受你初次拒絕別人的內疚感。


改變習慣的開始總是艱難的。由於習慣了以別人的情緒為中心,所以很難將拒絕說出口。當你拒絕別人的時候,不用內疚,不用抱歉,因為他會找另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或者另一種解決辦法。


如果你還是還是心軟了,可以從反面想象一下事情的後果:我又幫忙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然而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別人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有太多的想法。


4. 學會自愛,提高自信。


遵從己心,相信自己,不要過多地在意別人的想法,因為你永遠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即使你獲得了別人再多的好評,但這不是真正的你,學會自愛才會體現你的價值。


不必時常和別人做比較,接受並且更愛自己,像對待良師益友一樣,善待自己。有時間不如去做一些喜歡的事,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自信的人才是真正被人喜歡。所以……加油!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討好型人格怎麼戒


最後,你身邊是否也有不斷找你幫忙的人呢?如果有,我們聊一聊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