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一个焦虑妈妈逐渐心态淡定的心理过程

幼升小:一个焦虑妈妈逐渐心态淡定的心理过程

01 早教到底有没有必要?

对于早教,我倒一直是很淡定,不是说早教不好,而是早教的性价比真的不算高,小小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爱的教育和秩序的建立,这些都不是早教机构可以完全提供的,事实上,很多早教机构都需要家长陪同参与,也就是说花钱去让自己的孩子多和别的孩子接触接触或者让自己多和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交流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渠道,唯一的缺点是:贵!

那么不早教的孩子在家干什么?孩子的幼年初期,是一个各种感官发育开始认识世界的过程,需要身边有一个至亲的家属一直陪伴着他,照顾他的安全,回应他的需求,甚至刺激他的脑回沟。

如果有条件,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爬多走,体会生命的神奇,最忌讳的是,和老人在一起看电视,提早进入老年化社会.......具体的亲子设备有爬行垫,围栏,撕不烂布书,甚至还有挂在墙上可以按动的各类发声挂图,小孩子的最爱是粘纸书,各种积木。

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能从小尊重孩子,不在他玩耍的时候刻意去打扰他,一个孩子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很久很久。

02 我为什么会焦虑?

幼升小:一个焦虑妈妈逐渐心态淡定的心理过程

在蘑菇中班的时候,我逛了无数推送号,不知道受什么影响,得出了要进民办初中必须进民办小学的结论!对比识字量、英语水平、奥数刷题,再去看看机考题,发现自己都不能全对啊,何况孩子!那时候是真的开始焦虑了。

仔细分析自己当时焦虑的源头:

一、非民办不上的信念

对公办怀有不知名的偏见,觉得公办教学质量低。孩子在三岁的时候户口从报出生迁走,迁到外公外婆那边准备保底的,在蘑菇的中班的时候也根本没想过要去上对口的重点公办。

二、民办入学标准的模糊性

了解了一些民办学校的面试过程中发现,部分民办的面试题目是很灵活的。所以对于招录目标学生其实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这种空间就让我觉得恐慌,觉得没有底,觉得不让孩子多学点好像就比不过别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在想,即使学的更多,但是似乎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进,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入学的标准拿捏不准,或者换句话来说,对于这个社会的公平性并没有太多信心。

三、对孩子的认知错误

孩子在学校确实表现很好,慢慢地我开始对孩子的期望值开始水涨船高,然而随着我不停给他加压,去尝试做大一级的题目的时候,得到的反馈不良好,所以我自己认知的错误造成了不断的焦虑。

其实仔细分析这些焦虑,和孩子无关,都是自己的心态和认识问题,随着这一年逐步强化认知,对幼升小这件事更清晰的认识,发现以前的这些焦虑都是自己加给自己的。

03 除了焦虑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一个从前焦虑的妈妈,到现在一个思考更全面的妈妈,我还只是走在路上,孩子才大班。这几年我确实做了一些改变做了一些选择,列出了给大家分享:

1、有限的时间分配给运动更多

对于身在雾霾中的孩子,对于户外活动机会很少的国内孩子,运动真的应该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孩子的天性就是蹦跳跑动,多少孩子幼年的时候即使跑来跑去都会觉得欢乐的不得了,要让他们释放天性,运动对于孩子身体素质的改善更是见效奇速的。我家孩子从每年支气管肺炎到现在感冒靠中成药自己扛过去大部分都是运动的功劳以后的学习也是拼身体的,身体好扛得住是不是也很重要?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升小:一个焦虑妈妈逐渐心态淡定的心理过程

习惯习惯习惯,重要的词语说三遍。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天让孩子选择自己想做的功课三样,完成跳绳锻炼,周末可以不做作业,安排打游戏看电视时间。这样孩子在一种健康规律的作息状态下生活,进入学校以后就不需要特别的过渡了。同时,避免孩子晚上回家无事可做,天天跟着老人看电视的情况发生。理想状态是,孩子上学后自己回家自觉把作业做完,我回家以后检查,早点完成作业多一些亲子活动时光,仍能保持一些兴趣爱好。

特别强调一下,学习的时候强调学的过程,弱化结果就好。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自己可以参与管理的事情;多给孩子娱乐时间,不然孩子发现学习完还是学习他还有什么动力呢?

3、时刻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

这几年正是国家轰轰烈烈教育改革的年份,所以中考高考一直不停在改革。从考试方式到考试内容都有细微的变化,从我的预判来看,可能语文和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会逐步提高,所以家长需要实时调整孩子学习的内容。比如现在我就让孩子认字学习唐诗(都是作为作业家里自学)再比如选择一个有外教的英语机构培养孩子口语的纯正性等等。学习完和孩子做做游戏,帮孩子计时跳跳绳,家庭生活充实而很愉快。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多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孩子会不自觉的模仿你。家庭环境就是孩子的原生状态,他会不自觉的习惯这种生活状态,直至他长大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为止。所以每个父母都在不自觉的影响着孩子,自己好孩子也会跟着更好。同时,父母的阶层决定孩子的起点,高度由孩子自己决定,父母能给孩子带来的资源和他自己靠学习获得的都一样重要,如果说想给孩子最好的,那就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家!

04 写在最后

通过两年多的积累反思,我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微调对孩子的期望值。

既然做不到完全不参与孩子成长的规划,也做不到为达目标如锐箭一般无畏前冲,那能做的就是更打开视野,把教育期限拉长。不以读书为唯一宗旨,把教育延伸至个性养成、习惯建立、身心健康、培养兴趣等更广泛的方面。

我们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站的不够高格局不够大,心越小事越难,只有站到更高纬度才会发现问题其实或许根本不是问题。

这是一个选择相当多元的时代,除了体制内狠命鸡血之外还有别的路径,体制外甚至是移民,有这么多事情需要考虑,哪有时间为了幼升小去焦虑呢?希望大家都能在这焦虑的社会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END


幼升小:一个焦虑妈妈逐渐心态淡定的心理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