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有“新招”

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4月8日电2020年汛期将至,为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广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做好地灾隐患排查、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同步推进“人防技防”,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广西地灾隐患点数量众多、分布广的基本情况,广西自然资源厅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局、深圳思凯微电子公司、武汉大学成功研发“北斗 广播”边坡高精度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国首创了地灾隐患点高精度、低成本、实时化自动监测模式。目前,该系统已在梧州市长洲区开展试运行。

据了解,与传统边坡监测技术相比,“北斗 广播”边坡高精度自动监测系统融合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监测技术、高精度定位虚拟基准数据网格播发和切换等一系列新技术,支持全区联合监测布网,系统平面和高程监测精度均为毫米级,技术优势显著。此外,该系统无需在监测点附近额外建设基准站,可极大降低建设、运维成本。同时,由于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和LPWAN通信技术,能够直接获取并向系统上传监测点精确位置坐标,大幅减少移动通信网络流量需求,还可以降低用户后续使用成本。

据统计,广西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0474处,地质灾害易发区5634个,涉及人口约143万人,威胁财产安全约120亿元。广西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北斗 广播”技术进行自动监测,仅在建设费用方面,可节省资金近5亿元,后续每年还将节省运维费用近800万元。该系统的建成,为广西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高精度、自主可控、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广西自然资源厅加快推进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早在3月17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布设测试。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将投入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范雁阳、覃苏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