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有些娃两岁就开始听并跟唱学诗;

三岁开始学游泳;

四岁半开始学钢琴,且已准备报考英皇二级;

五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学习围棋4个月,取得11级证书;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篇,每周写三篇英文日记;做游戏是数独、火柴棒、七巧板,顺便搞实验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热胀冷缩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是的,他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超前教育这件事,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如今这么多的“牛娃”真的是天生的吗?所谓“牛娃”是不是家庭教育过度的产物呢?今天口袋君采访了几组家庭,来告诉你们:牛娃是怎么炼成的?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轻轻妈妈/35岁/上海/儿子8岁/女儿5岁


我认为真正的"牛娃",只是那些极少数在某方面有天生强大基因,天赋过人的孩子。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孩子都差不多,我们眼中所谓的"牛",不过是这个孩子对某方面很有兴趣而已。为此大人还需要带着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靠日积月累,掌握得越来越多,运用得越来越熟练。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比如周围的小朋友中就有很多我所羡慕的各类型"牛娃",有的孩子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拼装玩具的图纸随便搭一眼,刷刷几下就能拼出一个复杂的玩具;有的孩子胆子大,身体矫健灵活,擅长运动;还有的孩子数学超好,小小年纪已经在解很难的题了。再比如我女儿的好朋友,中文识字量不知道是多少,反正可以自己看报纸和章节书了……


你瞧,这么多不同的"牛娃",他们展现出的比其他孩子更牛的方面,其实首先都是源于兴趣,而且花了大量时间专注在这一方面才得到的成果。所以,是不是“牛娃”区别不在于谁家的孩子更聪明,而在于是否花时间去做这些事。


就拿我女儿学英语来说,我只是恰巧在她两岁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做这件事。要知道,本来在0-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耳朵就超级敏感,也最擅长模仿,此时他们的吸收能力是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学习语言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难。


经过三年时间的积累,她现在的听力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已经轻松碾压我了,最近又热衷写英文故事,不停地把看过、听过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想象,源源不断地从笔尖输出。整个启蒙的过程其实都比较轻松,就是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输入。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所谓的“看大量英文书”,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阅读”(read)的那种认字看,孩子就是看图;更多是家长带着刷分级读物。家长带着孩子中文讲一讲绘本描述了什么,再读一读这一页对应的英文,让孩子先听,知道怎么发音,培养基本的语感,然后父母再反复带着孩子去练习。就这么日积月累,英文牛娃自然也就慢慢诞生了。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棒棒妈/31岁/北京/6岁男娃


我坚信牛蛙是天生的


认识的一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好胜心极强,任何事情都要超过别人,一旦发现自己落后了,加倍努力也要做到第一。他主动要求父母给他报了很多培训班,每天马不停蹄地学各种知识,并且绝不同意减少任何一门课业。


大儿子从小自律性强,会给自己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表,每天都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去执行。喜欢并热爱接受新的知识,所以他成长为牛娃,更大一部分是源于自己对学习的热爱。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同样的家庭环境,他们家小儿子对学习没任何兴趣,最喜欢的就是和人打交道,喜欢照顾别人,完完全全是个社交型的小孩。


如果按照现在牛娃的标准,唐诗宋词张口就来,与外国人沟通对答如流,数学信手拈来……他们家小儿子可完全不具备这些牛娃的特征。


如果说牛娃更多是来源于家庭教育,那这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就是在告诉我们,牛娃是天生的。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优优妈妈/33岁/上海/女儿10岁


牛娃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在孩子刚刚两三岁,或者四五岁,或者再稍微大一点时,家长想让它们变成什么娃,就可以把它们捏成什么娃。只要自己有想要的特质,都可以对他们进行随便捏造,按自己的想法塑造他们。


比如,若要让小孩有什么特长,只要随便报一个培训班,就可以把他们拎过去;又如,如果想让小孩学一门外语、背一些单词,只要稍微用点威逼利诱的手段,就可以让他们乖乖张开嘴巴,大声念起来……


不过,一旦小孩再长大一点进入青春期、叛逆期了,就没有办法再这样了。这时,可就不是那些专制的家长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了。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大人开始要征得小大人同意,而且要苦口婆心平等对话努力争取打动他们,再不能凭借主观意识随意摆弄。不然,哪怕花了钱,只要他们不想去的话,你想再拎他们过去,也拎不起来了。


毕竟,他们都有自由意志、独立意志,不会再允许你把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设计或者想法,强加到他们身上。


牛娃是属于“特定时期”的产物,千万不要觉得,现在弄得牛一点,就会永远一直牛下去。这个只要等到那些牛娃们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开始不听话、开始叛逆起来,就会发现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筱文爸爸/36岁/北京/男孩12岁


周围认识的家庭中,两三岁就认识好几百字的孩子,有是有,但绝对是少数。据了解,300个多家庭里面也就2~3个家庭有这样的“成就”。比较熟悉的一家人,是全职妈妈以「指读文字」的方式带着孩子读绘本,不知不觉孩子就认识很多汉字了,走外面会看着广告、宣传、标语,自己找认识的字,确实挺厉害的。


我们且不说”指读文字”的方式好不好,这块的争议其实还是挺大的;单说很多家长也这么做了,但孩子依然对汉字不敏感,家长指着字读,孩子还是自己看图。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英语方面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家刷阅读类的英语分级读物,比如著名的RAZ、海尼曼、牛津、红火箭等等,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真的会肉眼可见地提升。可以说,只要家长能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关键就看你能坚持几天了。


那些四五岁就熟练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情况也有,但我个人不太赞同,数学启蒙阶段要锻炼的不是熟练度,而是孩子的数感、几何、估计等能力。类似运算这种能力一定是家长自己鸡出来的。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否该提倡?这是值得思考的。以我的经验来看,孩子上小学之前,我是相当不赞同刷题的。一般来说,刷题的优势通常会在孩子3年级左右就消耗殆尽,这与美国Head Start项目的追踪结果也是一致的。


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看了上面几个家庭的分享,口袋君觉得孩子天生在某一领域特别牛的情况有,但绝对是少数。一般我们身边的那些“牛娃”,大多不过是“家长有本事教+孩子不笨+坚持”这三点所造就的。


幼儿教育其实跟所有的教育一样,目的就是为了把孩子变成有发展潜力的人,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变成什么牛娃。往细的说,就是培养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赋予他们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不是就等同于在小小年纪就能识千字、会算术?这些是值得所有家长去思考的。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