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等于"抄"材料,这种"屁话"你也信?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我一个考上国税的同学,没备考,就是抄材料上的","不抄者低分,抄得差者中等分,抄得好者高分"。

类似关于申论"抄"材料的言论层出不穷,"申论做不出,就去抄材料"的观点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考生信奉的法宝。

可是,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成熟与稳定,申论的考察更多侧重于应试者的综合素养,申论的作答需要深度领会题型的特点,基于对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想完全通过"抄"材料得高分,无疑是在侮辱这一相对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申论等于

为什么说申论"抄"材料的观点是错误的?

从阅卷人评卷的角度来说,几十万份试卷拿到阅卷组手里,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往往30-50秒就得看完一篇文章,老师不可能逐字逐句看完所有文章,只会更加关注标题、开头、段首句、结尾等显眼部分

若是完全"抄"材料,老师在阅卷时就会看到一段又一段完全相同的句子。虽然他们内心都比较坚强,但并不代表对这种行为具有100%的容忍度。

从考生做题角度来说,申论题目基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决定了考生在进行作答时不能做"材料的搬运工"。

而且一道题并不只有一个要点,在要点较多的情况下,你若是坚持"抄"材料,对不起,答题卡上格子不够用。要么减少几条答题点,要么就是对每一个点进行总结归纳。

抄材料这种无论是对阅卷人还是考生都没有好处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申论等于

申论没有捷径,要想抓住申论的"牛鼻子",必须掌握三大原则:

学会总结归纳,从材料中提取出观点

申论考试其实就是模拟机关中的日常工作,比如领导让你研究一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需要整理一下现在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的,下一步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当然是去收集资料。通过新闻报道、调研报告、群众访谈等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从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中,整理出与你的主题相关的内容,去掉无用信息,按照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分类整理。

最后,将所得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毕竟大段大段的信息,虽然都是有效内容,但是太长了,领导没时间看;若是群众访谈,都是口水话,唠唠叨叨,领导没耐心看。

所以,你要把这些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出来每个材料的主要观点、结论

,直接呈现给领导(阅卷人)。

申论等于

学会梳理分析,理解材料意思表达

申论考试给了你几大段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中又包含着杂七杂八的观点,要想充分领会材料的意思,就必须构建起清晰明确的材料逻辑

当你总结归纳完每段材料的主旨、观点之后,还必须梳理材料的逻辑框架。弄清楚基本的背景信息是在材料几,存在的优势或是遇到的问题在材料几……

申论材料更像是你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得到的各种信息,不会按照你需要的逻辑顺序呈现给你,很有可能材料2和材料6讲的都是存在的问题。

所以,在日常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学会有意识的梳理逻辑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平时更多地去接触、梳理各种材料,考试时才能做到临危不惧。

申论等于

学会逻辑推理,做到论证有理有据

申论材料的逻辑性很强,这是因为机关公文本身逻辑性很强,机关文字材料基本规范是讲求准确和严谨,准确针对表达而言,严谨针对逻辑而言。

寻找申论答案的出发点应是题目本身及具体的要求,通过阅读题目及要求,清楚自己的任务,从而去相应的材料寻找答案。

至于如何准确识别申论材料中的逻辑?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练,在阅读材料时,有意识地问自己,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与前后文是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它的逻辑。

申论等于

其实,"抄"材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出题者及阅卷老师的不尊重,谁也不是傻子。可以总结材料,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可以评论材料,但是千万不要"抄"材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了那么多的经验贴,最终还是"眼睛看会了,手学不会"?淘宝搜索"天和智胜教育旗舰店",凌泽师兄手把手教你抓住申论的"牛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