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資源,你也能撬動自己的地球

在經濟學這個學科中,資源是稀缺的。

其實在更廣的範圍來說,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假設依然成立。

所以在新聞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國家又進軍哪個小國,搶奪資源。

這裡的資源主要是指礦產能源、天然氣、石油等自然資源。

而現在更多的人把資源的定義範圍擴大了。

比如一個人的知識,時間、經驗、社會關係、人脈資源等。

因此,我們知道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

大家都曾經聽過,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利用資源,你也能撬動自己的地球

這個就是利用槓桿原理。支點相當於資源,而地球就是收穫,可以是金錢,知識,晉升和人脈等。

那麼如何撬動你自己的地球呢?

1、增長知識

我們從小學開始到大學畢業,幾乎都在學習知識。上課,看書,複習,考試,我們學會很多學科,這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或多或少的重要作用。比如,學生利用醫學知識成功搶救了一個人的性命;在野外,我們利用地理知識找到方向,脫離危險。遺憾的是,大學可能是很多人掌握系統知識的平臺,所以他們不再學習。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技術的成熟不僅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更多的知識變得唾手可得。比如百度百科,網課,打折的書籍,通過這些渠道,我們依舊能夠增長知識。更多人提及的“終身學習”理念,就是最好的印證。

2、節省時間

有一句話家喻戶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因此我們都希望能夠有人給我們指點道路,這樣可以給我們大大的節省時間,而不至於走太多的彎路。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大學教育,他們認為在學校裡可以聽到老師的真知灼見,這些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成長。

當然,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節約時間。在這個世界上,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唯一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所以學會利用時間,是我們獲得競爭力的有效方式。比如在管理學界熟知的二八法則。就是利用80%的時間,做好20%的重要和緊急事件。

比如在工作中,我們一個上午的事情可能就是回覆一個郵件。然而我們卻花在了逛淘寶,聊QQ和微信或者看電影上。下午的其他事情也堆在一起,因此晚上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加班。第二天依舊如此。

除了聽有用的話,做重要的事情以外,我們可以通過買他人的勞動來節省時間。比如訂外賣,企業通過外包工程,請阿姨來家裡打掃衛生等方式。

3、撬動人脈

利用資源,你也能撬動自己的地球

在前幾年熱播電視劇《歡樂頌》中,富二代曲筱綃說“國內做生意,一般都是朋友介紹朋友,朋友幫朋友”;家境普通的王柏川選擇創業時,也藉助了朋友的人脈關係。

我們從小就聽到:“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確實是可以給人帶來很多便捷。

比如你去一個城市找朋友,可以請朋友介紹他在當地的人脈給你認識,以前我在讀研的時候就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各地的小夥伴,經常有人跟我說,你來的時候一起吃個飯,我給你介紹幾個人認識。當然那個時候認識的人給我的職業提供了機會。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願意花高價讀MBA,因為人脈是個錦上添花的事情。

以上是撬動資源的三個支點,希望我們能夠巧妙利用,撬動那個屬於自己的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