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人種茶、製茶、品茶的歷史悠久,蒼山曾出產過“雲霧”、“月團”、“山明”等名茶,這些名茶都曾作為貢茶,名聲遠揚,多次出現在一些文人墨客的典集中,也因名氣錄入清康熙《含山縣誌》裡,這幾種茶中,“雲霧”茶尤為有名。
結合優勢發展產業
白衣行政村就位於蒼山腳下,是清溪鎮重點貧困村,全村965戶,2844人,22個自然村,X20線穿村而過,全村貧困戶60戶,貧困人口93人,村裡主要依託茶葉為主打的農林茶、中草藥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現有茶園面積2491畝,茶葉品種有龍井43、白茶、黃金芽、御金香、龍井108等系列。
村內的白衣現代農業發展公司是村集體扶貧造血產業工程,茶葉是白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發展扶貧茶項目是白衣村的優勢選擇,項目實施初衷,主要是帶動貧困戶靈活地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打造每一塊茶園,從平整土地、打點、種植、剪枝、定根、施肥、除草、管護、採摘到製作的全過程都是以貧困戶務工優先。
主動對接壯大產業
發展茶葉產業項目,是清溪鎮2020年重點推進到白衣村的特色產業扶貧項目。根據村產業規劃,白衣村種茶計劃將實現人均1畝茶,茶園面積還將繼續增加。
春節以來,受疫情影響,村內大量勞動力都未出門務工。三月上旬,白衣村抓疫情群防群控的同時,充分發揮統一動員優勢,組織一些貧困戶和部分村民,啃下橘子山、金衝山兩塊荒廢難墾的硬骨頭地,將兩塊頁石山地平整過來,變荒為寶,種下扶貧致富茶。新栽的春茶與前兩年的茶園對接起來,一壟一壟的連成了一片,一片壯觀生態茶鄉畫境已初現雛形。三月底,新完成到村特色茶葉種植75畝,種植茶苗帶動有勞力和意願的貧困戶14人務工,村民務工20人以上,基礎工費每人每天收入80元。
初見成效做強產業
白衣扶貧茶在含山縣扶貧項目中啟動早,產業推進有序開展,茶葉扶貧已見成效。據村書記萬磊介紹,今年村集體474畝茶園裡的82畝黃金芽和白茶進入採茶期,並將持續可出成品。三月雨水充足,茶樹得到充分的滋潤,三年前種植的茶園裡,清明前明前茶採摘一度繁忙,每天都有100多人在山上採摘茶葉,新鮮的茶葉被及時地運到白衣現代農業公司的扶貧工廠攤青、風乾,並會在當天夜裡趕製成成品茶,目前“清溪白衣扶貧”白茶系列已出品銷售。春茶採摘已帶動23戶貧困戶務工,每人每天採茶收入100元左右,預計今年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帶動村集體增加收入22萬元。
保底脫貧的扶貧茶,是白衣村鞏固脫貧成效的“希望之茶”。據瞭解,茶的成長期是5年,5年後達到豐產期,茶質將會完全發力到位,帶來的效益會更加穩固,後期成效將會更加顯著,茶葉效益將會持續發力,為助力白衣村致富奔小康保駕護航。清溪鎮是含山縣茶葉大鎮,現有茶園種植面積5700畝。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起動之年。該鎮將以白衣村扶貧茶為推手,整合茶業資源,開拓茶業新局面,將茶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全鎮茶產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打好堅實的基礎。
閱讀更多 瞰馬鞍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