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的“狗氏定律”

世间争论大概分四种。一,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始的争论;最后选出获胜者或投票决定选谁的争论方案。二,为了在学术上,思想上,认知上有更好的取长补短而进行的互动。三,纯粹低级的人身攻击。第四种,出于捍卫权利保护弱者而进行的唇枪舌战。

辩论中的“狗氏定律”


第一种是专业领域,我们且略过。第三种无任何的辩论价值,也略过。第二种中的一大部分最后往往也会演变成第三种。第四种几乎是全部因为辩论的一方情绪过激而让双方都将辩论转变成第三种。其实平时多的就是那种关于某一事情某一观点进行的争论。但是因为辩论的某一方的心胸狭小,不能容忍其它意见;结果酿成破口大骂的结局。什么栽赃,无下限的人身攻击,等各种手段都会慷慨使出,决不吝啬。奇怪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文化层次较低的辩论中,就是文质彬彬的文化人,面红耳赤时也会说些不堪入目的话。这应该是整体的一个社会环境决定了个人的选择。

我通过大量的辩论分析,发现了一个“狗氏定律”。正是这个“狗氏定律”让所有的辩论变得更加糟糕。让本来可以让双方都能相得益彰的一场辩论,最后变成各自的一场噩梦。什么是“狗氏定律”?之前我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就是劝一条狗别再吃屎了,可是这条狗却认为劝它的人太坏了。竟然不让它吃这世界上最美味的一种食物。当然本身将别人比喻成一条狗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但其实更像是一种正当的防卫。不过在这里,确实是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用一种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天性来形容。也没有拉低别人的意思。只是用来形容彼此的现实利益立场是对立着的,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狗氏定律”:狗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自己正吃进嘴里的屎;而你在试图证明它的口味是多么糟糕,证明它吞进肚子里的食品是如何的恶劣。无论你如何巧舌如簧,都无法改变它的看法,更不会让它行动起来。这就是双方的立场和利益不同形成的。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辩论一方成为“狗氏定律”坚定不移的执行者的是其道德沦丧和经常把损人利己当成是生活目标,才会不顾一切的,不让别人发出和自己不同的立场和声音。

所以,如果没有发生实际的伤害行为的辩论,如果辩论对方有“狗氏定律”这样的行为,建议尽早撤离。这样的辩论不但不能给自己增加什么益处,反而会让自己损失巨大。甚至在未来,会被对方“挖坟”算计。

有时候,可能最让人遗憾的是,善良的人往往将洁身自好和袖手旁观当成一个整体,不愿意以身试险;而使坏的人一大特性就是拉帮结派;以便对付那些势单力薄的抗议者。同时用自己的眼光和口味,将和自己不同类的人,视为大敌。这是两种不同道德水准的人在较量,如果不能在同一条战线进行对抗,吃亏的永远是矜持的,不愿意放低底线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