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但仍需有防護地呼吸

武漢解封,但仍需有防護地呼吸

2020年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這天黃昏,長江上的渡輪分別駛離武漢關碼頭和中華路碼頭,實現對開,武漢輪渡在停航76天后正式復航。 (南方週末記者 翁洹/圖)

(本系列均為南方週末、南方人物週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本文首發於2020年4月9日《南方週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2020年4月7日深夜,武昌火車站前,已有乘客在等待。8日0時24分,K81次列車進站,26分鐘後,火車載著四百多名武漢乘客啟動,成為七十多天來第一列在武漢上客的列車。這被媒體捕捉為武漢解封的標誌性事件。這一天,共有5.5萬餘心情迫切的人們,乘坐火車、動車、高鐵駛離武漢奔赴遠方,去接續被迫斷裂的生活與工作。

自駕離開武漢的人心情同樣急切,7日深夜,多個高速公路入口已經有大批車輛排隊等待。0點一到,所有車輛鳴笛經過開啟的入口,勝過世間所有的語言,場面令人動容。武漢機場也恢復商業客運航班運營,南航CZ3645成為當天第一班離開武漢的客運航班。

1月23日10時到4月8日0時,76個日夜,1814個小時,108840分鐘,從悽風苦雨的嚴冬,到櫻花漫天的暖春。經過漫長的“暫停”,九省通衢的武漢正在重啟與復甦,首先是這樣恢復了與外界的連接。

武漢市內的復甦則還要早幾天。3月25日,武漢部分公交線路恢復。3月28日,6條地鐵線路恢復運營。3月30日起,幾大商業集團旗下購物中心逐步恢復營業。4月8日,出租車恢復運營,武漢植物園、東湖、園博園等公園、景區恢復對外開放。無疫情小區的居民,憑健康碼綠碼可以出入小區,上班、購物、休閒。我們可喜地看到一個充滿色彩的武漢正在回來。

壓抑多時,人們期待在春暖花開中放飛。但是,全國的疫情雖然已經大大緩和,但是由於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等因素存在,新冠病毒仍有捲土重來第二波、第三波的風險。正如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所說,4月8日決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後的勝利日,解封不等於解防,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在推進復工復產的同時,防疫是絕不能偏廢的。因為只有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生產者與消費者不恐懼、有信心,復工復產才可能順利推進。如果出現疫情再次失控的情形,必然會衝擊復工復產。

正因為風險猶存,多地都要求現住武漢的人員先在武漢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前往外地,並在抵達後7天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如果在武漢沒有進行檢測,則會在抵達時被要求補測,並隔離一定時間。這些措施是必要的,不僅僅可以確保本人的健康,還能保護周邊人的安全。此前,已經發生過多起湖北省內其他城市持綠色健康碼離開、但是到達目的地後發病或者被檢測出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而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潛在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更多,隨著武漢解封,類似的情況可能會再次出現。

在湖北與全國各地,防控也不能放鬆,尤其是武漢。湖北省防控指揮部7日發佈通告,要求堅持一級響應防控措施,各地要繼續強化小區管控,嚴格進出人員管理,實行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守好社區一線防控陣地。通告還呼籲居民非必要不出小區、不出市、不出省,儘量減少出行。

隨著武漢解封,全國各地的工作生活都將逐漸步入正軌,但是全國人民防控意識還不能放鬆。武漢人民用七十多天犧牲換來的防控成果,必須格外珍惜。我們還需要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避免去空氣不流通的密閉場所,勤洗手,除了上班儘量不要出門,不扎堆、不聚餐,繼續“悶死”病毒,為疫苗的開發與面世爭取時間。

只要病毒沒有通過逆進化慢慢消失,或只要大家沒有通過疫苗獲得“群體免疫”,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始終仍要繃緊這根弦,在防疫下生活,在防疫下工作。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別人創造安全的空間,為別人營造安全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自己的家人親友、為同事、為同胞、為所有人的安全負責。

訂閱南方週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週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方週末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