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在中國歷史上,廢皇帝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行尹霍之事”。

而所謂的“尹霍之事”中的尹指的是商朝賢相伊尹,霍指的是一代名將霍去病的異母弟,漢昭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而之所以把這兩位放在一起,那是因為這兩位大神都幹過以臣廢君這種驚天駭地的大事。

不過,這兩位大神雖然廢過天子,但是後人還是對他們景仰不已,認為他們是賢相忠臣,伊尹自不必多說,常常被後人跟姜太公相提並論。而霍光也不逞多讓,《漢書·霍光傳》對其評價曰: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可是,這位輔幼帝、廢天子的霍光真的像漢書中說的那樣,是個為國為民的大忠臣嗎?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霍光劇照

漢昭帝繼位的背後

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遺詔封光為博陸侯。——班固《漢書·霍光傳》

以上文字就是史書中漢武帝託孤的記載。粗看下來,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這篇專門記載霍光事蹟的列傳中,還記載了下面一則故事:

時衛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揚語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群兒自相貴耳。”光聞之,切讓王莽,莽鴆殺忽。——班固《漢書·霍光傳》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漢武帝

這個故事看似很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當時擔任衛尉的王莽(此王莽不是後來篡國的王莽,兩人同名同姓而已)的兒子王忽,突然給別人說,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我就在旁邊服侍,根本就沒有託孤這回事,這事是這三個人相互捏造以圖富貴。於是這位胡亂說活的王忽,在霍光的特別關照下,被自己的父親王莽毒死了。

王忽雖然死了,但是千年後的我們應該相信他的話嗎,他的死是霍光殺人滅口嗎?個人認為,這位突然說瘋話的王忽,說的有可能是真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一是漢武帝託孤的四個人,在託孤之前沒有顯現出什麼過人的政治才能,當時的霍光只不過是因為霍去病的原因,從而得以隨侍漢武帝左右;金日磾是個投降的匈奴王子,而且跟漢朝有殺父之仇(其父因不肯投降漢朝而被殺);上官桀就是個弼馬溫,專門養馬的;桑弘羊只是個理財專家而已。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金日磾

二是霍光和上官桀是兒女親家,金日磾作為一個外人,在朝中沒有任何勢力,桑弘羊明顯就是湊數的。而一生追求專權,將所有大臣玩弄於鼓掌的漢武帝,會將所有權力全部交給霍光和上官桀,這樣明顯是政治利益集團,而不設置任何的人來分權?我想作為極度專權的漢武帝,他不會想看到他的兒子漢昭帝,一生被霍光壓制的場景的!這點可以通過漢武帝對待李廣利和劉屈氂的事例來佐證,這對苦命的親家準備扶持昌邑王劉髆當太子,結果因此一個被漢武帝給腰斬了,一個被逼投降匈奴,最終死於匈奴之手。

三是這次託孤大臣中,作為政府的首腦人物丞相,竟然沒有出場機會。而桑弘羊卻被任命為御史大夫,也就是副丞相。也就是說,這場所謂的託孤,作為除了皇帝外,國家的第二號人物丞相,對此次託孤毫不知情。這說明漢武帝不信任丞相,那既然信不過丞相,又為何不直接罷免丞相,任命四人中的一人任丞相,偏偏任命了一個副丞相,而當時的丞相田千秋在漢昭帝時期,還是繼續擔任他的丞相職位,值得說明的是,也就是從這次託孤後,群臣之首的丞相,淪落為給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打下手的地步。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上官桀劇照

四次就是上面提到的衛尉王莽了,據《漢書·武五子傳》記載:桀等因謀共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劉旦)後謂群臣:“蓋主報言,獨患大將軍與右將軍王莽。今右將軍物故,丞相病,幸事必成,徵不久。”令群臣皆裝。這裡的右將軍王莽,也就是前面的衛尉王莽,從時間上來看,他的右將軍職位應該是殺子之後提升的,從一個衛尉提升到右將軍,這進步也太大了吧。要知道,託孤大臣上官桀也只是個左將軍而已。而且這個右將軍並不是只給個虛名,而是掌握實權的,不然不會讓照顧漢昭帝生活的蓋長公主畏懼了(

蓋主報言,獨患大將軍與右將軍王莽)。而他之所以升遷的可能,跟他那死去的兒子的胡言亂語脫不了關係。

五是鉤弋夫人在漢昭帝被立後死的不明不白,史書上她的死亡過程有兩種說法,死亡時間不明。我們都知道鉤弋夫人的背後,一直有一股神秘的政治力量。入宮也好、巫蠱之案也罷,都有這股神秘的政治力量的參與。但是,這股神秘的政治力量最後並沒有保住她的性命。那麼漢昭帝繼位,鉤弋夫人被殺,背後支持鉤弋夫人的政治勢力要麼自然瓦解,要麼隨著鉤弋夫人的死而被一掃而空。至此,漢昭帝在內在外都沒有了任何可以直接支配的政治勢力。這個結果,最得利的恐怕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了吧。

綜上所述,所謂的漢武帝託孤,可能就是一個唬人的把戲,這個把戲,是託孤小組成員,在漢武帝病死後,為了奪取最高權力,進行的一場政治鬥爭而已。而這場鬥爭的結果,就是漢昭帝劉弗陵一生都被所謂的輔政大臣霍光壓制,無法動彈。好了,分析完劉弗陵繼位的背後,我們在看看劉賀被廢的真正原因吧!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鉤弋夫劇照

劉賀被廢的原因

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諡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班固《漢書·霍光傳》

看到上面的文字記載,恍惚間我以為自己在看三國演義中董卓廢劉辯的那段故事。大家想想一下這樣的情景,霍光以開會的名義,將所有政府高官集中到一個辦公室裡面,將門一鎖,派田延年手握寶劍,站在門口,然後悠悠對大臣說,劉賀荒淫無道,我要廢劉賀。各個政府高官面面相覷,唯唯諾諾不敢說話。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劉賀劇照

田延年抽出劍,說道:今天大家都得表態,不同意的或者同意晚的,全部斬殺(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於是,大臣們一起叩頭,嘴上嚷嚷著“唯大將軍令”,然後擬請求廢劉賀的奏摺,接著簽字畫押。這哪是開會討論,這明明是一個個逼上梁山,在納投名狀。

那麼霍光廢劉賀,真的是因為劉賀荒淫無道嗎,其實未必,主要原因是劉賀有點著急,準備搞垮霍光,以便自己親政。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從自己的封地。帶來200多個大臣的原因。據《漢書·霍光傳》記載:劉賀帶來的這200多大臣被殺時,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唐代顏師古在這句話後面注道:悔不早殺光等也。這足以說明,霍光廢劉賀的真正原因。

《漢書·霍光傳》的另一面:文字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劉病已劇照

迎立漢宣帝的目的

再往後,霍光迎立劉病已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之所以迎立漢宣帝劉病已,這是在吸取劉賀事件的教訓,充分考慮後做出的決定,原因很簡單,劉病已就像當初的漢昭帝劉弗陵一樣,無依無靠,背後沒有任何政治勢力支持,便於操控。

所以,霍光所謂的輔幼主、廢天子、迎宣帝,遠沒有想象中為國為民那麼高大上的覺悟,這一切,這不過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進行的權力鬥爭而已。事實上,從漢昭帝繼位那一刻起,終其餘下時光,一直盤踞在權力的最高處,那裡沒有皇帝,沒有宰相,沒有其他任何人,只有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但是,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站在最高處的他,似乎忘記了這個簡單的道理,最終,在他身死後,他的家族也隨後覆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