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我没读过,也没转发过,更没评论过《方方日记》,至此,我依然不对其作任何判断,我只想聊聊它面前的洪流舆论--一个有意思的玩意。

起初,争相转发,点赞如雨,而今骂声不绝,风起云涌。从生命的角度,舆论赞,从国利的角度,转为骂。

为什么?生命与国家,个体与全体,它们不冲突吧?咋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呢?哪里出了问题呢?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我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讨论道德、伦理与法律,你如果抽个几分钟浏览一遍,应该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没错,舆论的评价体系建立在伦理之上,而伦理有个非常独特的“亮点”--自己反对自己,它纠结,它矛盾,它时而极端,时而折中,就像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全靠情感甚至情绪作价值判断,这与它的根有关--起源于血亲。

由于这个特点,价值观建立在伦理之上的人很像一头牛,哪牵哪走,给我赞,哞哞哞,给我骂,哞哞哞。

一两头不可怕,关键舆论背后是个庞大的群体--也不是具有统一认知。

群体在力量上是远大于个体的,因而具有建设性时,正能量巨大,相反,被错误引导时,破坏力极强,惊天动地。

回到两个问题上:生命与国家或者说个体与全体冲不冲突;伦理为什么跟变色龙一样?

第一个问题:不冲突,生命是根,没有它,其它的无从谈起,翻翻历史,各朝各代在更迭,流着相同文化血液的人变了没有?没有,因此,生命是没有任何前提限制条件地排在第一。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你也许会问?如果生命与国家、个体与全体冲突了怎么办?全体的国家就好比个体的生命的保护壳,如果壳受到威胁、破坏,是不是就是个体生命受到威胁、破坏?不冲突。

举个例子,朝鲜战争,我们为什么必须打?唇亡齿寒,我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不打岂不是坐等灭亡?但是,不能倒过来立论,那样的话,任何道理都讲不通,即使粗暴解释,也极显牵强。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第二个问题:从诞生起,伦理就具有“钳制思想、限制言行”的目的、作用--这也即是它的本质。伦理有没有合理的、良性的方面?肯定有,在保护个体、纠正思想言行上,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要因此忽视本质。

简单地说,观察古代,思想、言行对一个朝代的政权有利,伦理就支持、赞扬,反之批判、打压,这也是古代帝王为什么喜欢伦理的原因,而且将其披以“道德”的外衣示人。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舆论的洪流,杂质多样,情绪化,不理性,又以伦理作为价值观、评价体系的根,左右都是理,长陷矛盾之中,既具有建设性,又兼有破坏力。

非要直面回答《方方日记》到底如何评价?请从道德、法律上做出判断,远离伦理。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非要追问如何从道德和法律上评判,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做“海水倒灌”式的思考,不要“伦理绑架”,即可。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进步,需要不同的声音,即使刺耳,除非方向相反。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我表达清楚了没有?”

《方方日记》面前的洪流舆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