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不就一本日记嘛

方方,不就一本日记嘛

方方

当下,《方方日记》将在美国出版,再次引爆争议,焦点依旧,褒贬不一。

凭心而论,《方方日记》的出版是作者的合法权利,若是将方方的个人行为上升到道德评判,以群体眼中的“正”,衡量她的“邪”并加以斥责,感觉有点一拳打到棉花上,力道有了,却着力点偏了。

方方以个人视角,记录周边所发生的点滴。虽然她是一位有名气的作家,但她首先是人,女人,然后才是作家。既然个人属性在前,那么她的观察必然带着主观色彩,写出的东西,便力求与众不同。

太阳底下看人,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看人,肯定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嘛。

好比画家,正常的都喜欢描绘人的正立面。男人的刚毅,女人的妩媚,着墨于岁月的痕迹,观者赏心悦目。偶有偏狭者,专注于人的屁股,即使画的栩栩如生,白嫩光滑,却还是一幅屁股。既敷不得面膜,也抹不了隔离霜,只因它必须暗无天日的藏起来。

是个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不会以屁股待人接物吧,不然,要脸何用?敢情美国等西方人就不生屁股?

就事论事,《方方日记》剑走偏锋,记录的是疫情紧要关头时的民间生态,虽色彩灰暗,也算是芸芸众生的悲惨情境。

焦点在于,日记中许多纪事有道听途说之嫌,若是纯文学创作,尚有情可原,但称之“时代的记录”却大为谬也!既期许为时代,那就要全景呈现:党和政府“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与行动;勇敢的白衣执甲的天使;舍生取义的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爱心满满的慈善者……可惜,方方的字里行间,愤怒和声讨随处可见。

方方,不就一本日记嘛

《方方日记》英文版封面

《方方日记》,不过一本个人日记,万不可当成历史来读。司马迁身残志坚,为中华民族留下卷帙浩繁《史记》。而方方身为前“官人”,恐怕写史,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况且,写的再好,也只是日记。天长了,日久了,作者或许就被历史记住了。

应该理解作者的出发点,就是想写日记。只不过,当下选择在美国出版,实属不合适宜。世界各国都在抗疫,数以百万计的作家,美国出版社为何偏偏选中《方方日记》,联想到时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鼓噪着反华的乱七八糟的言行,此时出版日记,不怕为敌对势力所用么?

窃以为,这家全球有名且十分挑剔的美国出版社,看中方方日记的主要原因,无外乎,日记的视角“疫情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至于作家是谁,在编辑眼中并不重要。只要是“黑暗面”,圆圆、尖尖都行。或许在美国政客眼里,日记恰好是揭露“不透明”的佐证。

不过,佐证也好,噱头也罢,一本日记改变不了什么。在大国自信面前,西方反华势力拿日记说事,借以反华,实在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何况,方方日记的个人主观性,使叙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谬误之处,有的已被当事人证伪,另一些作者的主观臆测,正在被事实驳斥。日记上架之际,面对读者与当事人质疑时,方方何以辩驳?

不就一本日记嘛?咱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