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如果你问泰国人:古时候泰国北部有个“八百老婆国”,听说过吗?他们肯定认为你问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内容。

如果你对常来东南亚旅游的中国人问:清迈在哪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你问“八百媳妇国在哪里”,对方肯定是一头雾水。

不要说普通泰国民众,本人问过好些有点历史知识的泰国人:古时候首领有八百个老婆的那个王国在哪里?

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能回答的人。

其实八百媳妇国是中国史书的记载,它就是那个以清迈为中心的兰纳泰王国(อาณาจักรล้านนา),从1296年曼格莱王(พญามังราย)年建清迈城,到1774年正式并入暹罗(今天的泰国),延续近500年,33个王,尽管有200年时间是在缅甸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下,但文化上基本自成一体。是泰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史书为什么要堂而皇之地把一个规模不小的政权叫上这么一个奇葩的名称?是哪个任性的官员报上去的?已经没法考证。《明史云南土司传》一句:“世传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就交代了。

明朝中央和“八百媳妇国”的臣属关系一直维持到万历十五(1587)年,近三百年,随着“八百”被缅人控制,明朝廷也就放弃了对这个地方“土司”的任免权,主要原因大概是:路途太远,八百也从来没给中央惹麻烦,所贡的方物也可以忽略不记,明朝是个庞大舰队远征万里也不要海外一寸土地的天朝,对八百这“远离云南,瘴毒之地”的蛮夷之邦,本来就没有进行过管理,当然可以随时放弃。

而兰纳泰也不在乎天朝上国是叫他们为“八百媳妇国”或是“九百老婆邦”,尊你为“天下共主”,有你朝廷颁发的“宣慰司金牌,印诰,冠带,袭衣”等表明认可我统治权的东西即可,在我和其他土司区的冲突中能拉拉偏架更好,最起码不来惩罚就行,那我在这方天地里就是最大的。所以“八百媳妇国”和许多周边的傣泰土司一起,形成一个和中央王朝不同的政治文化圈,这区域包括今天云南南部和西部,缅甸掸族地区,老挝,泰国北部。这些大大小小的土司语言相通,风俗一样,彼此交往频繁,于是每个土司都背靠远在万里的天朝(主要以朝廷发的印信为凭据),互相征伐,谁势力大控制的地方就大一点,势力衰弱了又被赶回自己的小天地里。平时里从土司贵族到平民百姓互相通婚,经济往来都没有什么隔阂,估计连“通关文谍”都不需要。

比较特殊的是缅人政权。这个民族来到缅甸比掸族还晚,但是后来居上势力反而超过傣泰民族,强盛时一度控制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所有傣泰政权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而有趣的是无论征服了哪些地方,缅人都没有“殖民扩张”的习惯,都是把财富和战俘带到他们的统治中心----缅甸的中部地区。所以一旦他们被傣泰民族的政权赶走,缅人也就没有在曾经控制过的地方留下哪怕一村一寨,以至于到现在缅族除了在缅甸分布,其他周边国家都没有这个民族定居。

纵观兰纳泰的这段历史,说它曾经是中国明朝的一部分,也是说得过去的,只是明朝中央从来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治理,说白了是可以分割的部分。站在今天中泰友好的立场来说事,我们还是强调“中泰一家亲,几百年前就友好往来”为宜。

我为了探究傣泰民族历史上象小河一样流动的迁徙历史,一直就想深入到各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因缘聚会,约到德宏老家的两个同伴,我就设计了清迈和素可泰的行程。定位是原生态旅游,专门去找最古的村寨,当然既然是旅游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专业性,不过是比较轻松随意地到处走而已。

下面是游兰纳泰的流水账。

先介绍我的两个同伴:阿芳和相团,两个都是我老家德宏的傣族,有闲又有点钱的退休人员。

阿芳来泰北N次,泰北云南人不少村子都有她的朋友,之所以特别喜欢泰北,是因为她是远征军后裔,她的外公是江苏人,远征军上校军医,和她的外婆(缅甸掸邦长大的遮放傣族姑娘)在缅甸谱写一曲浪漫朴实的异国爱情,最后结成眷属,风雨中恩爱几十年。她正在整理外公的回忆录,人懒散,爱旅游,就以寻找散落于泰缅的远征军老兵为由头,经常往这边跑,既为寻找灵感,也想听更多的故事。这次我忽悠她:不用去泰北云南人村子了,去“百万稻田的原野”里寻找古时候那个有800个老婆的国王的故事,多有意思呀。她于是欣然同意只游清迈附近和素可泰,不跑泰缅边境的华人村了。

相团是傣勐焕,在我们德宏老家,无论是对缅甸掸邦或泰国,都被老一辈的人看成是神秘又美丽的地方,能去那些地方逛一下那是很风光的经历,带回去的将是几年都讲不完的故事。时代在进步,出国旅游已经和去外寨串门差不多,她和阿芳经常一起去旅游,于是背个包就成行了。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河畔餐厅里的歌手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弹唱的是对夜的消遣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三个中国德宏傣族

到达的第一天,清迈当地小朋友หญิง 带我们在宾河畔的河景餐厅用晚餐,古朴风味,有人谈唱。清迈以休闲为主,历来最受西方游客的亲睐,现在我天朝也有不少人来度假了。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埋没在大树下的古城遗址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古城博物馆里的图片介绍

11月5日寻寻觅觅半天,哪里有什么古村落?现代化公路网把传统村寨都切割到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了,按照หญิง在电话中指导,靠导航找到了清迈建城之前的老城( เวียงกุมกาม),音译我写成“允功甘”,就是“功甘城”之意,允是城镇,和中国傣语相通,而中部泰人的“城”一般叫“那空”或“武里”。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允功甘遗址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这棵大树也许是当年国王点兵的地方,或者国王去会民女的幽会地点。

เวียงกุมกาม这里已经整理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博物馆,用图片和影视介绍这个古城的变迁,只在这里定都7年,后来就迁到现在清迈老城那里,和这里区别,叫新城(景迈---清迈)。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50年前的清迈古城门

我们在这里碰到一个原生泰老导游,75岁了,叫维帕老师,当地寨子的人,她给我们简单讲了这个城市的故事,回答了我的几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曼格莱王(พญามังราย)从哪里来?答是从景龙来;第二个问题:那时的村寨头人怎么称呼?答:叫酰,这个和西双版纳一样。第三个问题?您家祖先从哪里来?也是景龙来。

从这些可以看出清迈和景龙(今西双版纳)的关系。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博物馆的老讲解员 ,她说祖上是从西双版纳来的。

从她讲述中我又抓到一个词:掸邦那边的傣你们怎么称呼,她说现在叫大泰,古时候叫“拗”,含义是什么她不清楚,感觉不是好词。联想到现在清迈人对掸邦傣有点看法:年轻人好斗,好些地方都是掸族青年爱闹事的中心,当地人不敢去。于是我们又去拜访掸族的大寺庙:和一个年轻的胖佛爷了解情况。据他说目前在清迈有登记的掸邦傣有60万,历史上清迈和掸邦也是经常打来打去,也很正常。说不上有多大的恩怨情仇。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清迈掸族寺庙里的佛爷给我们介绍清迈掸族的情况。

下午หญิง又专门带我们去一个据说和掸邦傣有关的寺庙,这是五世皇的一个妃子建的,又有不少掸邦傣的昭法安葬在这里,为什么?她问了不少人,也说不清楚。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一个和掸族有的关系的神秘寺庙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这里安葬的都是掸族的昭法

清迈,这个曾经的八百媳妇国,听起来温柔十足的名字,几百年来的发展确实也这样,尽管有几个国王也强悍过,总体还是慈悲为主,尊强者为王,但你也不能轻易把我灭掉。这也算是傣泰民族这个水性文明的一种韧性体现吧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现在的清迈温馨而热闹

寻找八百媳妇国芳踪----那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领土

吃喝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