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時代背景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關僅留廣東一處,大量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從廣州運往世界各地。此後的100年間,廣州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開闢上海為通商口岸,我國茶葉貿易的口岸便由廣州擴展至上海。

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清末民初時期的廣州十三行)

民國時期,中國茶葉貿易基本延續了清末的經營模式,分茶葉行、茶葉店兩種。茶葉行是茶戶與茶客之間的中介。茶葉店又有莊、號之分。茶莊是兼營門市零售和批發的,茶號是專營門市零售的。民國初期,廣州茶葉產銷興盛,茶葉店共計有86家,職工多達600餘人,營業額每年約377萬元左右。當時營業額比較高的有美珍茶莊、英記茶莊、德記茶莊、生茂泰茶莊、榮茂茶莊、英美茶莊、廣生茶行等茶葉店,而廣州茶葉店最大、最著名的當屬位於廣州十三行的德記茶莊。在眾多茶莊、茶號中,德記茶莊門店生意始終佔據前三,尤其是烏龍茶更是業內第一。

創立

德記茶莊(後更名為:龍德記茶莊),創立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烏龍世家第五代傳人池秉德在廣州創立,後來成為民國時期最大的華人茶葉品牌。1898年,年輕的池秉德從茶都鶴山的美珍茶莊辭去御用大師傅的職務,與親友籌集資金,在廣州十三行十八甫北路69號開設了德記茶莊,主要經營烏龍茶生意。該店位於下九路入口處,樓高四層,池秉德不惜重資裝修,設計古雅精緻。經過數年的經營,德記茶莊的烏龍茶享譽整個西關。當時的人們流傳著,在十三行買烏龍茶,一定要去“德記茶莊”——優秀的工藝水平,嚴謹銳利的選材,多年製茶經驗,讓德記茶莊的烏龍茶在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內脫穎而出,店面內每日門庭若市,甚至一度作為進貢給皇上的貢品。此後,德記茶莊進行了國際化拓展,池秉德聯合龍兆田、龍桂廷等合夥人一同在香港設立了龍德記茶莊,從此重心南移,德記茶莊以香港為跳板,逐步將生意做到北美、歐洲。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德記茶莊分號遭大火而毀。

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清代茶館茶莊

國際化

如果說是池秉德奠定了德記茶莊“烏龍世家”的茶葉地位,那麼推動德記茶莊走向國際舞臺的人就是它的重要合夥人龍兆田,這也是後來德記茶莊更名為龍德記茶莊的原因。“龍”氏與“德記”茶莊的合作,創造了一個民國時期的商業奇蹟。

1913年,當時還在做船運和洋行生意的龍兆田,曾多次嘗試進入茶葉行業,礙於當時工業的不發達,茶品無法保證讓龍兆田一直在茶葉邊沿徘徊。正當打消茶葉念頭做回洋行生意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池秉德,當即向池秉德提出將公司發展至海外,並在香港設立茶葉公司的意向。池秉德本就有意拓展海外市場,礙於對國外市場不瞭解,對運輸、結匯等也缺乏洋行所具有的優勢,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除池秉德和龍兆田外,又相繼找來龍桂廷、黃恆、賀地等一幫富有海外經驗的有志之士,於1915年設立香港龍德記茶葉公司。

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清代茶葉貿易

與廣州時期經營的傳統茶鋪不同,香港時期的龍德記茶莊在設立之初便制定了貿易國際化的發展思路,為了避開與怡和、協和、錦隆等洋行的“中介盤剝”,龍德記茶莊放棄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英國,對準烏龍茶市場較為空白的美國、加拿大。龍兆田利用洋行積累的貿易經驗和海外資源,讓龍德記快速打開北美市場。而這一步的成功也宣告中國人自己的茶葉首次走出國門,龍德記的初期成功也引來了國內的追隨者,就連龍德記早期的五角星嘜(嘜:Mark,編者譯:商標)也被眾多國內茶商盜用,這其中也包括華茶等當時著名公司。

1923年6月,龍德記茶莊進行了幾輪商業調整和戰略升級。龍德記將原有的五角星嘜更換為雙錢商標,並在全球幾大主流報社刊登更換商標公告。為迎合上層消費群體,龍德記茶莊推出了高端品牌“象嘜”,並在美國等國大肆刊登廣告。“象嘜”品牌的推出也促使龍德記茶葉市場份額開始從原來的美國華人市場走向美國大眾市場,這一年龍德記茶莊公司出口茶葉4.5萬箱上下(約合1450噸),佔當時香港茶葉出口總量的17~22%,其名下的“肆大烏龍”、“貢品烏龍”和“金圃烏龍”更是享譽全球。

總部遷移

1924年龍德記茶莊將總部遷至香港標誌性建築之一的皇后行(Queen's Building),公司也從原有的幾十號人增至將近一百號人,與當時的香港廣生行日化品牌“雙妹嚜”一起成為香港人口中的“雙子星公司”,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茶葉品牌,從此烏龍世家龍德記茶莊名揚海內外。

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1989年出版的《早期圖桑的華人》(The Chinese of early tucson)記錄了當時龍德記茶

三屆世博榮耀

1926年,龍德記茶莊作為中國代表團參展商之一參加了美國費城世博會,並拿下世博金獎,是當時為數不多獲得世博金獎的茶葉公司,西方媒體也對此做了專題報導。

1933年,龍德記茶莊再度參加了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一個世紀的進步”主題世博會,憑藉旗下貢品烏龍獲得世博“進步獎章”,是當時唯一兩次參加美國世博會的中國公司。

1939年紐約世博會在美國紐約舉行,國內處於動盪時期,國內大小商會或已解散或已失聯,籌備期龍德記曾多次試圖聯絡上海商會,始終無果。無奈之下龍德記在港英政府背景下,由香港商會處聯絡報名參加本次世博會,最終不負眾望榮獲紐約世博金獎。

閒談民國德記茶莊

龍德記茶莊“貢品烏龍”

茶葉帝國的沒落

1949年,香港日治時期與美國的貿易中斷。在遭遇二戰期間茶葉產區持續戰亂、茶葉供應不足頂峰時期的四分之一等困難之後,1942年日本佔領香港後直接中斷與美國的貿易更是給了龍德記致命一擊,使龍德記快速走向衰落。

1962年,龍德記茶莊伴隨著香港皇后行的拆遷宣告歇業。由於港英政府在1960年代進行香港商業升級,並於1962年開始拆卸皇后行。無心繼續運營的龍德記宣告歇業,使得龍德記與皇后行的命運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