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夺嫡之争系列插曲一:说话是门艺术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他不仅聪慧过人,并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天不福曹氏,这样一个宁馨儿却在十三岁时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然而,多才多艺的曹丕之后又出了一个曹植,其风流文采竟然更胜乃兄,深受曹操宠爱。于是就发生了丕、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

曹丕夺嫡之争系列插曲一:说话是门艺术

本文将的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灭了袁绍,定都邺,称魏王。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王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后,曹操在其家中搜到一份曹丕写给荀彧的书信(其实是荀彧、崔琰等使得一计策,以后会专门讲到)。书信内容讲的是:对曹操称魏王不满,埋怨曹操将要废长立幼,会重蹈袁绍覆辙。还把曹操比作王莽。被曹操误以为曹丕要讨好荀彧,得到荀彧的支持,竟然辱骂自己的父亲。随后被曹操裭夺衣冠,打入了打入了大理寺牢房。

曹丕夺嫡之争系列插曲一:说话是门艺术

大理寺主审钟繇质问曹丕,为何写此书信,对魏王称王有何不满?

曹丕说:这封书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毫无见识,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卑劣之言,丕从未想过。

我正是因此,才说捏造书信的人毫无见识,他的眼光只局限于汉高祖刘邦那一句话(非刘姓者不得称王),却全然没有分析现在的形势与人心。现如今,汉室社稷已经沦陷,如若不是我的父亲力挽狂澜,灭贼兵、平诸侯、迎天子、定国都,现在还不知是怎样一番残破景象。吾随父亲亲征二十余载,亲眼见他枕戈待旦,宵衣旰食。如若父亲真是为贪得一王位,他为什么每一站都身先士卒,为什么牺牲我的两个兄长。这么做只是为了事权集中,更好的号令军民,以便抵抗孙刘,还天下以太平。

捏在书信之人,只不过想借我之口,诽谤我的父亲贪图王位,其心可诛!

曹丕夺嫡之争系列插曲一:说话是门艺术

此话一出,钟繇回禀曹操后,查明真相,曹丕官复原职,最终被立为世子。

由此可见,无论身处何种逆境,只要你有必胜的信念,机智的口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