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文章源自:百度百科、百度图片、微信公众号tougaoyuegao、豆瓣读书(来居林)、本人感想和收集,相当于伪原创吧,毕竟中国字就那么多,我借用了又那么多。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书中摘句:

例如:“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人类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始本能。”(图片为电影:1942)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例如:“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当然,假如现场缺少当权者的代表这种约束性因素,反驳者往往会被打死。”(图片为电影:女子汉的颠倒性世界)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例如:“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即便有可能使群众接受无神论,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它很快就会表现为一种崇拜。”(图片为电影:现代启示录)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另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智利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德里对勒庞推崇备至。法西斯主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更是研究颇深,就连反法西斯杰出领袖戴高乐将军也不得不接受其中的有关领袖的内容,更是在谴责勒庞的同时有翻烂了他的著作。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Nogent-le-Rotrou),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Marnes-la-Coquette)。

他在巴黎学习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数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

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1884年开始研究群众心理学,阐发了强调民族特点与种族优越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他的研究涉及三个领域:人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他最初研究的是为各个人种的身体特征创制测量方法。后来他发展了人种分类等级学说。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晚年,兴趣转向社会心理学。

作者观点

(最正面的一段言论献给亲爱的祖国,图片为电影:战狼2)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民族的精神”或“种族的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个民族、种族或一种文明都具有民族的精神,即共同的感情、利益和思维方式。国家精神是从人们心中无形的民族精神的非理性途径中产生的,并支配了一切社会制度的形式。历史就是民族或种族性格的产物,民族或种族性格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图片为电影:卢旺达饭店)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他认为欧洲社会日益增长的特征是群众的聚合物。个体的意识个性淹没在群众心理之中,群众心理诱发出情绪,意识形态通过情绪感染得到传播。一旦被广泛传播,意识形态就渗透到群众中个体的心理层次,使个体丧失批判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群众的行为是一致性、情绪性和非理智性的。勒庞认为他的这种观点可在现代群众和群众组织中得到证实。

《乌合之众》内容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勒庞最著名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出版于1895年。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

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群集时还会产生一处思想的感染,使得偏者和群众的无意识思想通过一种神秘物作用要理互相渗透。勒庞总结说,当它成为集体时,任何一种虚弱的个人信念都有可能被强化。

勒庞的思想对分析的社会心理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成为现代意识形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目录式简述——本段源自

  • 第一卷:群体心理
  •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图片为电影:我是传奇)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群体的一般特征: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削弱,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思想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并具有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为行动的倾向。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来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

  • 第二章: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图片为电影:教父)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群体的感情观:

冲动、多变、急躁,缺乏个人那种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很容易屈从各种各样的刺激因素,不会深思熟虑。易受暗示和轻信,相信脑中的幻觉(史学著作是对观察有误的事实所做的无根据的记录和叙述,并混杂着一些经过思考的解释)。情绪简单而夸张,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性。偏执、专横和保守,对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一概拒绝,对强权卑躬屈膝,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有对传统的迷恋和对新事物的恐惧。

群体的道德观: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也能作出极为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图片为电影:浪潮)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1、 群体的观念给群体提供的观念,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和简介明了的形式,才能产生有效影响。如果要给群众灌输一种观念,必须把这个观念改造得简单易懂。当观念进入了群众的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才会产生影响,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当观念深入群众头脑并产生影响,要和观念对抗是徒劳的,根除这种观念也需很长时间,所以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多年。

2、 群体的理性

群体没有理性,没有推理能力。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所以群体不能辨别真伪,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所能接受的判断只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但如果是对显而易见是犯罪的事情的判断呢?比如大家都觉得杀人放火等行为是错误的行为,难道这种判断也是错的?)有些意见得到普遍赞同,只不过是大多数人觉得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推理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3、 群体的想象力

想象力强大、活跃、敏感。群体没有思考和推理能力,因此他们不认为世上有做不到的事。一个事件中不同寻常、传奇的一面会给群体留下深刻印象(文明存在的基础,是那些神奇、传奇的内容)因为群体只会形象思维,所以也只能被形象打动,所以能反映人物形象的戏剧表演对群体有巨大影响。任何历史重大事件、时代的更换、文明更新等,都是因为对群众想象力产生了影响。

  • 第四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图片为电影:苦路十四站。还有另外一个宗教相关电影为:殉难者。因为太恐怖了,我就不挂图了)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宗教本质: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她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群体下意识把某种神秘的力量等同于一时激起它们热情地政治信条或获胜的领袖。所以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

  •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 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图片为电影:末代独裁)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群众的意见和信念如何形成的?间接因素: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图片为电影:德意志的胜利,至于谁是导演,大家都懂)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决定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因素分为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间接因素指能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直接因素是在间接因素的长期准备的基础上,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

群体意见的间接因素:有些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见的基础,这些因素包括: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如民主、平等、自由等。如果群体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而该事物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改变,政治家会在不伤害事物本身的同时变换说法。

2、幻觉:群众从来就不渴望真理,他们更喜欢幻觉。

3、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没有多少用处。因此经验需要反复出现。

4、理性:理性对群体没有作用。要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得清楚让群体兴奋的感情,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群体的看法,这样才能回到最初提出的观点上来。这种根据讲话的效果不断改变措辞的必要性,使得一切偶小的演讲不可能事先进行准备和研究。

  •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图片为电影:国王的演讲)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1、领袖动物或人,只要聚集在一起,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领之下领袖自身先被信条搞得想入非非,才能够让别人想入非非,才能再自己信众的灵魂里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人只要拥有信仰,就强大了10倍

2、 领袖动员手段断言:简洁有力、不经过任何推理和证据的断言重复:不断重复,进入无意识的自我深层区域,形成行为动机传染:经过不断重复,形成所谓流行意见

3、名望: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力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麻痹我们的批判能力,使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

先天名望:称号、财富和名誉

个人名望:与头衔和权力无关,可以强迫周围人接受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如佛祖、耶稣、穆罕默德、圣女贞德、拿破仑等名望的产生,成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你很成功,所以就拥有名望)

  •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图片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牢固的信念:保持数百年不变,整个文明以它为基础,如封建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短暂的信念:短暂易变,如时代的普遍学说的产物,如产生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理论

  •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图片为短片:僵局)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1、 异质性群体:有着任何特点、任何职业、任何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有名称群体:陪审团、议会等无名称群体:如街头群体2、 同质性群体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 第二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图片为电影:人类清除计划)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犯罪群体:通常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残忍本能尽情释放,他们的善心常常和他们的残忍一样极端,同时,群体也表现出一些道德意识。

  •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团相关电影:十二怒汉)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团的判决独立于他们的人员成分,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陪审团受感情因素的强烈影响,很少被证据所打动。陪审团对自己有可能成为其受害者的罪行毫不留情,但对一些处于感情原因而违法的案件,则十分优柔寡断。陪审团也深受名望的影响。杰出律师的主要用心就是打动陪审团的感情,不需要让每个人接受他的观点,只争取拿下左右着普遍观点的灵魂人物即可。不需要做很多论证,重点是取悦他们。陪审团的好处是不会由任何个人来取代,避免个人的成见,同时能够考虑到特殊情况,缓解法律的严酷性。

  • 第四章:选民群体(选举黑幕相关电影:特别市民)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选民群体:候选人应该享有名望,从而迫使选民不经讨论就接受自己。候选人要用最离谱的哄骗手段,毫不犹豫地向选民作出最令人异想天开的许诺,才能征服选民。如果候选人满嘴新词,其含义及其贫乏,因而能够迎合极不相同的各种愿望,他也必能大获全胜。选民的投票结果与其文化教育水平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受他们自己的感情和党派精神支配。

  • 第五章:议会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中国台湾

议会:最重要的特征是意见的简单化。

议会中的群体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且暗示都是来自有名望的领袖。但在有关地方或地区的一切问题上,议会中每个成员都持有牢固而无法改变的意见,任何论证都无法使其动摇。而在一般性问题上,则可能夹在不同政党的领袖给出的不同建议中间,难免迟疑不决。领袖的影响力使得议会中的表决通常只代表少数人的意见。当议会极度亢奋时,它的感情就会表现出总爱走极端的特点,个人完全失去自我,可能投票赞成最不符合本人利益的措施。议会中的专家能阻止议会通过一些考虑不周全或想不通的政策。

议会造成两种严重危险:

一是不可避免的财政浪费,这是各种紧迫问题和当选群体缺少远见必然导致的结果;

二是对个人自由不断增加的限制。

下面为各国议会冲突场面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埃及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韩国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日本

延伸知识:群体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17章节

土耳其

  • 结束章:民族存亡的关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