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文學常識

1.《散步》—莫懷戚,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2.《秋天的懷念》—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本文選自《史鐵生作品集》。3.《在塑生命的人》—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4.散文詩兩首《金色花》—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詩集《吉檀迦利》《園丁集》等。《荷葉 母親》—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讀者》《兩個家庭》等。本文選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題作《往事(一)》之七,題目是編者加的。5.《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南朝宋彭城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6.《濟南的冬天》—老舍,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龍鬚溝》等。本文節選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7.《春》—朱自清,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著有詩集《雪朝》(與人合著),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本文選自《朱自清選集》。8.《論語》十二章—《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9.古代詩歌四首(1)《觀滄海》—曹操,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本詩選自《樂府詩集》。(2)《次北固山下》—王灣,唐代詩人。選自《全唐詩》。(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代表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天姥吟留別》等,有“詩仙”之稱。(4)《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作家。天淨沙,曲牌名【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就像一首很長的歌裡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一個很長的一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名著導讀

1.魯迅原名 周樹人 ,字 豫才 ,浙江 紹興 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文學家 、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發表時,原題為《 舊事重提 》,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憶性散文 集,共 10 篇,是一部蘊含著 溫馨的回憶 和 理性的批判 的作品。2.讀《朝花夕拾》,我們瞭解到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 百草園 玩耍,在迎神賽會上他最喜歡看的是 無常 (人物)。童年時的魯迅有兩個愛好,一是 收集圖書 ,二是 描繡像 。他的第一本專屬個人的圖書是《 二十四孝圖 》;他曾經渴慕、最終得到,並引發了他更大的收集書本興趣的圖書是《 山海經 》,兩本書的來歷分別是 長輩饋贈 和 長媽媽送的 。在魯迅一生中始終不能忘懷的三個人是 阿長 、 藤野先生 和 範愛農 。3.《狗•貓•鼠》中,貓是 暴虐殘忍 的象徵“狗”是指魯迅一樣的 激進愛國 的文人。4.《二十四孝圖》中著重分析了 臥冰求鯉 、 老萊娛親 、 郭巨埋兒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5.《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 迎神賽會 的急切興奮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點敘述自己 心情 的變化,暗含著對 封建教育 的批判以及對兒童天性的 壓制 與 摧殘 。6.“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句話出自《 五猖會 》一文。本文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 急於看戲 ,父親卻要“我” 背書 ,讓“我”感到痛苦,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 無知 ,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7.在《無常》一文中魯迅提到:無常有黑白兩種,白無常又叫活無常,黑無常又叫死無常,人們喜愛的是 白無常 。無常是一種具有 人情味 的鬼。

8.《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 百草園 和 三味書屋 的生活兩部分。其中提到兒時的玩伴是 閏土 。文章抨擊了當時的 封建教育 制度。9.《父親的病》重點回憶了“我”與幾位“名醫”打交道的過程,蘊含著有力的諷刺,在文章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態度,提示了所謂 醫道 和 孝道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10.“好。那麼,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 瑣記 》一文。在文中提到作者離開故鄉後起初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 水師學堂 ,因為感到“不合適”和“ 烏煙瘴氣 ”,他隨後又考入了礦路學堂。在這個學堂裡,他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是《 天演論 》,首次知道赫胥黎、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1.魯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講述了在 日本 留學時的學習生活, 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並說明了在仙台醫專時一生中重要的經歷—— 棄醫從文 。12.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麼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後,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 範愛農 。起初魯迅認為他是一個 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 的人。

13.下列文章中沒有提及“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的篇目是( D )

A.《五猖會》 B.《狗•貓•鼠》 C.《二十四孝圖》 D.《瑣記》

14.下列文章不屬於《朝花夕拾》的是( A )

A.《風箏》 B.《無常》 C. 《父親的病》 D.《藤野先生》

15.下列哪一個不是文中阿長的性格特點( C )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樸實

16.“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D )A.形象好看 B.能勾攝惡人的魂魄 C.活潑詼諧 D.公正的裁判

17.《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C )

A.學醫太難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1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D )

A.魯迅寫《範愛農》只為了回憶過去,紀念以及想念範愛農。

B.範愛農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時不主張發電報。

C.魯迅在記憶中覺得範愛農很壞。

D.《範愛農》記敘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19.《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狗“盡情玩弄”弱者、對人又是一副媚態的憎惡。( × )

20.《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三篇作品,記述了作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 √ )

21.藤野先生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對學術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的人。( √ )

22.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是對中國人的輕視。( × )23.範愛農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他從從日本留學回國後,一直受到重視和重用。( × ) 24.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1)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長媽媽 )

(2)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壽鏡吾先生 )(3)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 )

(4)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藤野先生 )

(5)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範愛農 )25.《朝花夕拾》的主題包含了哪些內容?童年生活的回憶,對親情、師生情、朋友情的懷念,以及對現實的諷刺,對父親的懺悔。26.請指出《狗•貓•鼠》、《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及《五猖會》中的對比寫法。《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常》:中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在私塾讀的那些枯燥的書和他們開小差時玩的那些有趣遊戲形成了鮮明深刻的對比。《五猖會》: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27.“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麼既高興又掃興?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 ②歸我一人獨有 ③那裡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 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蹟;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28.為什麼“我”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願意詐作,換言之,不願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29.《無常》中塑造的“無常”這個形象為什麼會受到民眾的喜愛?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30.回憶“無常”的時候,作者巧妙地融進了對現實的議論,說說這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巧妙地借“無常”諷刺了現實中所謂的“正人君子”;在“鬼格”與“人格”的比較中,進一步強調了“無常”的可貴之處。31.作者回憶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麼?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來繼續與“正人君子”們作鬥爭,也為了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32.你最喜歡《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為什麼?此題沒有標準答案,要結合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閱讀理解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表達作者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①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②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適用於心理描寫;第二人稱,親切自然,便於情感的直接交流;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客觀公正,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現衝出,揭示主題。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三)解題技巧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註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瞭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覆琢磨題幹,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裡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這裡,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