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新发现检测肝纤维化新技术,对肝病的预警更快更准,

澳门大学最新研发的技术有望为慢性肝病检测带来喜讯。长期出现急慢性肝炎会使肝脏纤维化,最终病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有见及此,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崭新技术。在小鼠模型中初步证实,该技术能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组织纤维化,有潜力应用于肝脏纤维化检测,从而使病人及早接受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喜讯,新发现检测肝纤维化新技术,对肝病的预警更快更准,

王春明(左)与邢盼飞讨论研究

这次澳大研究以“一种蛋白口袋逃逸设计策略解决近红外荧光探针活体应用干扰问题”(A pocket-escaping design to prevent the common interference with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in vivo)为题开发相关技术。澳大团队在原本针对创伤修复的一项研究中,偶然发现用作检测工具的荧光探针有一类化学基团,容易“掉入”蛋白质结构的“口袋”中,从而产生干扰信号,这一机制通常被忽略。

基于这种情况,研究者干脆对已经使用多年的商用染料的结构做了“手术”,设计合成了新的染料分子,使其发挥正常功能的同时不再“掉入口袋”,展示出比现有产品更高的分辨度。团队在此染料分子基础上,开发设计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以肝纤维化过程中过量产生的醛赖氨酸分子为标志物,成功实现了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

喜讯,新发现检测肝纤维化新技术,对肝病的预警更快更准,

团队发现的蛋白口袋

王春明表示,目前荧光成像探针可以帮助医生实时、无损、动态监测病症发展,然而,这一工具在应用时易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造成假阳性信号干扰检测。而澳大新技术则通过一种蛋白口袋逃逸设计策略成功解决了这种非特异结合问题,从而在纤维化疾病模型检测中实现了更高的分辨度和准确性。此研究成果虽是受偶然启发所得,但巧妙的科学设计和优良的实验数据,展示出作为荧光成像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在疾病实时诊断上的应用。

喜讯,新发现检测肝纤维化新技术,对肝病的预警更快更准,

团队开发的色彩缤纷的荧光工具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原题目 澳门大学最新研究成果:检测肝纤维化新技术,对肝病的预警更快更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