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在法庭上說謊,不能被認定為作偽證,因為只有證人、鑑定人、記錄人、翻譯人才可能被認定為做偽證。民事訴訟中有八種證據類型,當事人在法庭上的陳述屬於當事人陳述。

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虛假陳述應當予以制裁

民事訴訟是圍繞證據的審查和認定而展開的,法官和其他訴訟參加人根據提供的證據,還原案件真實。當事人一方為了追求利益,虛構事實,妨礙法官對案件的認定,導致法官做出錯誤的判決,嚴重危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司法活動的正常進行,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虛假陳述應當認定為偽造證據的情形。經法院查證屬實後,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當事人予以罰款、拘留,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虛假陳述的表現形式

其實,在民事訴訟中,經常存在當事人故意做出虛假陳述的情形,給法院審理案件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虛假陳述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虛假否認。這是虛假陳述裡面最為常見情形之一。不管對方當事人提出什麼樣的觀點,即使有充分的證據加以證明,另一方當事人都矢口否認,百般抵賴;

2.虛構案件事實。為了達到勝訴的結果,利用對方收集證據不足的缺陷,故意陳述虛假的案件事實,以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訴訟欺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法庭上故意提供虛假證據,串通他人歪曲案件事實,使法院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其實這種行為應當納入刑法規制的範圍中。

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結語:在法庭上說謊,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以為法院不能查明真相,所以“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嚴重妨害訴訟秩序。一旦查明當事人存在虛假陳述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制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法律上對虛假陳述的行為進行制裁,有利於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確立。

圖源網絡,侵刪。

法庭上謊話連篇如何認定性質

相關問題

在法庭上犯人說假話且無人證明是不是假話,法官應該怎麼辦呢?

律師明知當事人的所作所為不合法,還混淆是非進行辯護,結果官司打輸了,法院應該判律師有罪嗎?

在美國假如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保持緘默,拒不認罪能判他有罪嗎?

搜索

法官故意採信偽造證據

民事案件做偽證後果

法庭上說謊怎麼處理

法庭上撒謊

民事偽造證據的認定

在法庭上故意虛假陳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