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留守兒童”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詞彙。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髮展,農村留守兒童很大程度上對應著城市裡的“農民工”家長。兒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己經進入新時代,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不均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各方面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讓14億人口共享我國改革開放成果,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準扶貧能夠真正地使農村留守兒童受益。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社會關愛形成合力,使教育精準扶貧的陽光普照到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1.父母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改變家庭教育缺失現狀

家庭教育呼喚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迴歸,父母缺席兒童0^'3歲的成長會影響孩子一生智力的發展。 本研究中,父母雙方在孩子3歲以前就外出打工的比例佔總體調研人數的37.5%。在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調研當中,筆者發現這樣的現象:留守兒童家庭中目前離婚或者是離家出走的現象佔一定比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原因,物質的貧困使得女性對於婚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導致最後的出走。二是由於受教育水平較低,部分農村女孩沒有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形成穩定的婚姻觀。另外,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之後,部分農村青年過早的外出打工,造成了早婚現象。同時在打工期間遇到的婚戀對象往往是在外省,懷孕或結婚之後回到男方家庭之後對於環境的陌生以及對於外省生活的不適應也削弱了家庭的穩定性。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案例:訪談對象:孩子的奶奶(留守兒童為小學四年級女生)

問:孩子的父母是在孩子幾歲時外出打工的?孩子的父母感情如何?

答:孩子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認識的,孩子1歲的時候孩子的母親離家出走,再也沒有消息了。孩子的父親從孩子1歲起在外打工,每年過年回來一次。

問:您認為孩子的父親外出打工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有沒有影響?具體是在哪方面影響比較大?

答:孩子父親外出打工,特別是她母親的出走,對於孩子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孩子在性格上有些自卑,我看著心疼,知道孩子從小缺少母愛,對她格外的照顧。孩子學習成績不太理想。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從長遠來看,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未來的父親和母親,特別是留守女童作為未來的母親家庭教育對他們的影響顯得更為重要和深遠。“十三五”期間我國的脫貧攻堅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實現之後會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計劃,貧困家庭的脫貧可以避免農村女性因為經濟貧困造成的出走現象。其次,扶貧與扶志、扶智的結合,使得包含留守女童在內的農村留守兒童能更好地接受義務教育,同時在義務教育結束之後應當積極的引導留守兒童向更高層次的學校如高中或者職業中學繼續學習,避免留守兒童過早的走入社會,降低不穩定的婚姻觀造成的婚姻不穩定現象。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未來的父親、母親會影響未來兒童的生存與發展狀況。

父母特別是母親的陪伴,讓孩子受益終生,陪伴孩子按時完成作業,陪伴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而不是通過看電視打發時間,在陪伴中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家庭教育呼喚母親的迴歸。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主動為留守老人分憂,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對留守兒童家庭的調研中發現,由於網絡發達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不住校的留守兒童可以與外出打工的父母經常取得聯繫,但是時間不固定。電話中聊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家人的健康。作為監護人的爺爺奶奶很多都是在家務農,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以批評為主也會有個別的爺爺奶奶在孩子犯錯時會打孩子,或者是縱容支持。孩子放學之外的時間作業完成之後大多都有學生自己支配,很多村裡沒有專供孩子的娛樂設施或者讀書場所,很多孩子會選擇看電視來打發時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案例,訪談對象:孩子的奶奶(留守兒童為初二女生)

問:您或者孩子多長時間能和孩子的父母聯繫一次?通過什麼方式聯繫?一般會聊什麼話題?

答:不會和孩子的父母主動聯繫,他們白天都在工地上,非常忙碌。只有等他們空閒了會打電話回家,電話中聊得最多的就是家人的健康和孩子的學習。

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當與家中的爺爺奶奶溝通協商,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達成一致,在家中制定規則,對於孩子犯錯要及時的糾正。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很多時候忙於照顧孩子和農活,顧不上和老師聯繫,這就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論多忙,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與老師主動聯繫,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對於家中的留守老人,也要及時地向他們介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讓他們能夠在關愛孩子的同時把握好度,不嬌縱孩子,不打罵孩子,讓孩子陽光、自律的成長。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2.引導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讓孩子瞭解讀書的意義

在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訪談中,問到留守兒童監護人孩子讀書的意義,有的家長說是孩子考上大學以後可以嫁個好人家;有的家長說是為了以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的家長說是為了以後有口飯吃。家庭教育中,父母和監護人應當正確地認識到,孩子有通過知識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利,讀書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孩子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也是讓孩子能夠成為他們自己。通過知識,通過教育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真正的通過教育拔除窮根,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與此同時,家庭教育中父母和監護人也要及時主動了解到我國的教育現狀與升學渠道,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後可以選擇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階段也有普通本科學院和職業大專院校等多種選擇,留守兒童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等相關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升學渠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回鄉就業,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推進,農村建檔立卡家庭不斷的退出貧困名單,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教育問題仍然值得全社會的關注。隨著扶貧政策的不斷推進,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崗位必然相應地增加。留守兒童父母,應當充分了解家鄉當地的就業扶持政策,結合自身的專長選擇回省、回市、回縣、回鄉工作,也可以在當地農村進行自主創業。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家裡的經濟來源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顧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是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研究

讓家庭教育能夠迴歸,讓留守兒童的父母能夠回得來、留得住,切實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上擔負起應負的家庭教育的責任。

讓學校能夠拓寬留守兒童教育思路,由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改為“精準滴灌”的精細化管理方式,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和父愛母愛缺乏對於留守兒童造成的心智成熟水平等方面的負面影響。關心留守兒童學習情況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內心的感受,要創新工作方法,建立起能讓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父母保持聯繫的電話網絡及聯繫途徑,探索新型的家校合作理念,利用家長會以及春節留守兒童父母回鄉等一切機會向留守兒童家庭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讓社區教育更加精準的對應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及成長需要,村委會要關注留守兒童家庭,特別是由於特殊原因造成兒童留守的家庭,將政府的有關政策向留守兒童家庭宣講到位並確保留守兒童家庭能清楚地瞭解到政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